四川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人才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0-03-0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2日 03版)

 【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在基层】

  自《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印发以来,四川有关部门团结协作、主动作为,有力有序推进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2018年6月,四川印发《四川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截至目前,该方案确定的25项具体改革事项已完成11项,占44%,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增加产业工人“源头活水”

  2019年11月23日,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中高职衔接技能大赛开赛,参赛人数创历年新高。大赛主办方介绍,中高职技能衔接大赛不仅是中职学生展示技能的平台,还为中高职衔接搭建成才立交桥,为助推中高职学校融通发展提供平台。

  目前,四川已经形成了顺畅的中高职衔接机制,“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也基本打通,中职学生可以成长为研究生。四川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多主体、跨区域联合举办职业教育的集团(产教联盟)102个,覆盖职业院校学生100万人左右。

  除了职业教育改革,四川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增加“源头活水”。

  2018年,四川提出推动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围绕“5+1”产业所需,四川实施以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打造“天府工匠”“四川工匠”,培养“技能川军”。

  四川立足农民工输出大省的省情特点,将返乡就业农民工作为壮大四川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力量,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出台《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全链条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目前已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403个,新增返乡创业3.1万人,新增创办企业9725个,带动12.9万人就业。

拓宽产业工人发展路径

  近年来,中铁二局在传统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基础上,积极推荐工人参加特级技师和工匠技师评选,将原有5个技能等级拓展至7个,大大延伸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带动各等级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公司现在已有23名特级技师和1名工匠技师。

  四川着力打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堵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打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的限制,支持优秀技能人才破格或越级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有的企业还打通技能岗位向管理岗位发展的途径,给技能人才更大的成长空间。

  四川积极为产业工人搭建技能展示平台。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面达90%以上;在产业工人中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小发明小创造等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仅2018年全省职工便开展技术攻关和革新21万余项,提出各类合理化建议55万余条。

  四川还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激励机制,激励产业工人以更大热情投身改革发展事业。被评为“天府工匠”,将获得20万元资助和5年管理期内每月1500元的岗位津贴,并在子女入学、医疗休养等方面享受特殊支持。在成都等有条件的地区,高技能人才还能享受大病医疗专家服务、休疗养、国际性技能提升培训交流等多重优待礼遇。

增强产业工人归属感

  “我省将把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纳入市县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2018年,四川印发《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从就业服务、技能培训、交通出行等方面,为广大农民工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和人性化关心关爱。很快,十六条措施被细化为40项具体的服务项目,根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到省内各级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

  四川全力为产业工人做好服务,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在线下,常态化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四季送”等品牌帮扶活动,以对产业工人的贴近关爱更好地稳定团结职工队伍;在线上,将“互联网+”普惠性服务与四川产业工人实际充分结合,搭建“川工之家”App、四川省职工服务网、四川农民工服务网等线上载体,开设“权益维护”“证照服务”“社保办理”以及“我的家乡”“悦读政策”等兼具实用性和本地特色的栏目,提供更多更方便的网上办事渠道,打造产业工人爱用管用、真正受益的线上品牌。

  四川着力强化产业工人权益保障。扎实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要约月活动,通过集体协商、对话协商等方式协调职工与企业利益,推动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健全。深化“省(城)际间联动”的维权机制建设,坚决处置各类侵犯职工权益的行为,2019年全省工会办理职工维权案件2127件,解决拖欠工资、工伤工亡经济补偿金等2.8亿元。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