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优秀毕业生郑海洋返校宣讲“德”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12-11 浏览量:

近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郑海洋回到母校,为电气工程系2019级全体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励志报告,与学弟学妹交流学习经验,分享了成长心得。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周吉星出席活动,学生处、招生就业、电气工程系负责人、电气工程系2019级全体学生参加活动。

 

 

 郑海洋,男,现任北京密云消防支队溪翁庄中队特勤班班长,系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2013级机电一体化专四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被评为十佳班长、省级优秀学生干部。2015年9月入伍,他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用实际行动绘出军人的责任与担当,扎实的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和嘉奖,并获得二等功一次。

报告会上,郑海洋讲解了他的奋斗史。

2016年2月,郑海洋通过4个月的集中新训,正式分配到北京密云消防。“看不到高楼大厦,放眼望去,除了山还是山。”郑海洋打趣的说起他对密云的第一印象。到队后,郑海洋迅速转变观念,静下心来,把基层中队当成自己加钢淬火、练好本领的练武场。体能并不咋地的郑海洋,有着一颗积极上进、敢于拼搏的恒心,在训练场上以苦为乐,把训练当成锻炼!练跑步,他坚持将沙袋绑在腿上;练技能,他反复向班长们请教。除去规定的训练,郑海洋还给自己“加餐”,俯卧撑、杠铃深蹲,他要做到手脚发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付出,从“单杠一个上不去”到业务尖子,到被任命特勤班班长,大山见证了他的进步与成长。

7521a03692634dd998ac02d7cb8dcb88.jpeg

2018年7月16日,密云区西北部因连续强降雨导致多处道路塌方,郑海洋作为队伍里的“尖刀”,连续奋战在救援一线,在塌方现场,郑海洋发现了一名被困的母亲,怀里抱着一名婴儿。“这太危险了!”他接过母亲怀里的婴儿进行转移,这是他第一次抱起几个月大的孩子。他双手紧扣,谨小慎微,轻手轻脚,生怕磕了碰了,还要不时的查看婴儿情况,眼神里充满了宠溺。在抵达安全区域后,郑海洋将婴儿小心翼翼的交还给母亲,继续投入到救援之中。当天,郑海洋先后参加12次抢险救援,背负转移23人,协助转移121人。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应急管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密云消防抗洪抢险事迹,郑海洋被网友称为“最暖消防员”,并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能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就是最大价值的体现。”

d893b52415ba4e1287d859d453cc09b9.jpeg

2018年11月9日,消防部队整体转隶移交应急管理部,在郑海洋看来,改变的仅仅是身上的戎装。由于业务突出,他加入了国家水域救援队北京大队。潜水10分钟,运动量相当于地上跑1000米,体能消耗非常大。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潜水员,不得不让他再次卯足干劲,自我加压,制定训练计划。平时的训练科目一个也不落下,几十斤的水带甩上百遍,百余斤的假人天天都扛,杠铃哑铃不断加码,单杠双杠交替上阵。水域训练中,他勤学苦练,练深度,一米一米突破;练速度,卡着秒表操练。终于取得了中国潜水运动协会颁发的国际潜水员二星证书,2018年5月27日,中队接到报警称潮白河有一女子轻生跳河,他临危受命,和另一名队友一同下水成功将轻生者从水里救了上来。

45ff980b6ab44d01ae804698c03204d8.jpeg

2019年,郑海洋作为密云区“不忘初心跟党走、五彩密云谱新篇”百姓宣讲团的优秀代表,为区委、区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现场宣讲,并荣获“北京市优秀宣传员”。在今年9月初参加的北京市“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主题演讲大赛中,他以《改变的是戎装,不变的是使命!》获得决赛三等奖,并加入北京市“我和我的祖国”巡回宣讲团在各区巡回宣讲,充分展示了首都消防救援队伍乃至应急管理队伍的良好形象。

 


 

 面对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郑海洋感慨万千,在表达自己荣幸、激动又高兴的心情之后,他说:“要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挑战自己,提升自己。”,结合自己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对学弟学妹提出了殷切希望:一是生命志向一定要高,同学们要励志学好专业知识;二是生命的体验一定要深,同学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外地求学,个人阅历、自立能力以及成长经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锻炼,同学们要把握住这良好的机遇,多多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增强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促使自己健康成长;三是生命的能量一定要强,同学们要刻苦学习、不断进步,要多看、多学,注重知识的积累,收集更多的能量,才会有想法和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郑海洋对与所有会同学表达了真诚的祝愿,希望同学们都能铭记自己的初心,传承电气工程系的优良传统,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同学们聆听了学长的报告后,很受鼓舞,收获了宝贵经验,纷纷表示要向其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定当不畏艰苦,奋勇向前,在社会洪流中更好地发光发热。

我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校风校训,形成了具有地域和学院特色的“德能文化”,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学生的整体素养显著提高。下一步,学校将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总结经验,创新教育载体,关心学生成长成才,让更多学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