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技能,以赛促教,培育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19-11-28 浏览量:

“最近,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得的奖有点多,我都不太记得清楚了。”近日,记者在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成都工贸学院)采访时,该院办公室一名老师的话引起记者注意。

10月末,2019天府工匠杯工业技能和工业设计大赛,全国院校的近4000名选手参与,成都工贸学院机械工程系参加2个赛项均取得一等奖,电气工程系取得1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刚结束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车辆控制)项目四川省预赛,该院轨道交通系2个赛项参赛队分别以第一名、第二名进入全国决赛;刚刚结束的“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该院学生获钳工赛项一等奖。……

诸多技能竞赛大奖如何得来?技能竞赛对该学院又意味着什么?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追求卓越
获奖靠的不光是专业技能

在沈德章国家级数控铣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机械工程系2017级学生范平正在沈德章指导下,为世界技能大赛认真训练。范平刚刚获得今年的天府工匠杯一等奖,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四川选拔赛中,他以第一名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

获奖靠的不光是掌握好专业技能。去年的天府工匠杯,范平也是队员之一。比赛中,他本已完成任务,但他完成较快,剩余时间还多,为了锦上添花,他又对一个零件做了进一步加工。因对自己要求太高,他意外出现失误,而这个零件是关键部件,直接影响了整体质量和分数,使他与目标失之交臂。

这件事让范平受到很大心理打击,之后一个多月训练不能集中精力。范平告诉记者,学院指导老师为此专门对他进行了引导,使他走出了心理障碍。“老师教育我,挫折不算什么,后面还有的是机会,你摆正心态想想,就把这当做一次课堂,你应该做的是总结反思。”范平说,学校教给自己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工匠精神,这才有了今年的第一名成绩。

成都工贸学院高标准、严要求组建技能竞赛集训队,持续培养后备参赛力量。而对集训队员,沈德章将思想品格摆在重要位置,他也注重将思想教育融入平时的专业指导。这学期,沈德章工作室新接收了10多名学生。“要养成工匠精神,得具备爱国、吃苦、踏实等品质,有了这些品质才谈后续的训练。即便进了队,若观察发现其不具备这些品质,我是要退回去的,但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进来的学生都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沈德章说。

近年来,成都工贸学院构建了融“党的建设、干部教师思政工作、学生思政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把思政元素纳入专业教学体系,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学院构建“大学工”服务育人系统,搭建了由智能育人平台、学生发展体系、学工队伍体系、学生活动体系构成的“一平台三体系”学生成长系统,大力弘扬“朝乾夕惕、孜孜求技”的学风,培育“无私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锻造“勤学苦练、师徒传承”的工匠精神。

 

改革教学

指导老师设下“陷阱”

在成都市杨涛数控车技能大师工作室,成都工贸学院教师杨涛深有感触地说起技能大赛带给职业院校的改变。“全国数控技能大赛2004年开始举办,对整个行业触动都很大,也让学校在实训设备、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提升快了很多。”杨涛说,集训队是工作室的重点工作,他指导的集训队每年要参加十多个比赛,比赛既是成果检验,同时也是学习过程。

轨道交通系学生郭松松和队友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入围全国决赛。“我负责电路设计、改错,刘钊君负责PLC设计与编程,队长张先超负责接线和模拟驾驶,简单说就是我们3个保证一辆地铁正常运行。”郭松松说。但平常训练中,列车有时候却“不听使唤”。一次训练中,3人完成了各项工作,车辆却始终不能正常启动,他们立即展开排查,最终发现是受电弓故障。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投资近3000万元,且建成不久,设备都很新,为何故障频频?原来,这是指导老师故意设下的“陷阱”。“有一次‘纠错’太过投入,大半夜解决故障后,我们才想起还没吃晚饭。”张先超说。

“我们要将教材用好,但不能照本宣科。”轨道交通系专业课教师杨福强说,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高度契合了企业、行业实际工作状况。学院制定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工作方针,通过仔细对照比赛标准,不断进行课程内容调整和教学方式改进,形成技能竞赛与教学科研双向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不仅早早被用人单位盯上,并且他们在校期间就得到了实在的物质收益。范平告诉记者,他个人在校期间获得的比赛奖金已有约7万元,上大学后,他再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我这还不算多的,还有个已经进企业实习的师兄,他拿到差不多13万元比赛奖金。”

为鼓励全院师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充分挖掘优秀技能苗子,成都工贸学院制定了竞赛奖励办法,建立了激励长效机制,从制度保障上提升获奖师生的荣誉。学院每年为参训团队提供100万元专项经费,大幅提高了对获奖团队及师生个人的奖励额度。比如获得省级一等奖,团队奖励总额15000元,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团队奖励总额40000元,极大激励了师生参与竞赛的热情和力争取得好成绩的动力。


优化师资

“三个一批”与“双百工程”

学生频获大奖,离不开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技能大师杨涛于2003年被引进到成都工贸学院,此前,他在深圳一家外资企业担任生产主管。沈德章工作室于今年10月被正式公布成为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沈德章也是从业界被引进学校。

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该院轨道交通系老师曾理代表学院参赛,以基于混合现实技术(MR)的智慧轨道交通应用研究项目获得项目优秀奖。而决赛中,该院是唯一一所职业院校,同台竞技的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北京城建集团、中铁二院等企业。曾理2015年来到成都工贸学院,他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毕业后,在中铁二院、华西设计院、中国二重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

“职业技能大赛表面上反映的是学生能力,深层次反映的是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技能水平。”成都工贸学院党委书记陈超儒介绍,该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培养一批高级专任教师、引进一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兼职一批企业技术骨干)和“双百工程”(百名教师进百家、百名教师下百企)等举措,目前已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12人,国家级教练裁判30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国家、省、市级大师7人。此外,该院近3年共有240多名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占在编专任教师67.5%,在教科研成果、技术改造与发明、教材开发等方面全面开花。

“老师们为我们付出很多,常常深夜还跟我一起开会,讨论总结一天训练情况。”刚刚获得天府工匠杯一等奖的电气工程系学生何洪宇告诉记者,专业指导老师常常在上课时间之外,将晚上和周末时间用以指导同学们,老师如此辛苦付出,自己更加不能懈怠。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担任竞赛指导老师,成都工贸学院将学生获奖情况记入指导教师业务档案,纳入岗位聘任、职称评审、业绩考核等方面评价指标。通过建立一系列集训机制体制,成都工贸学院技能竞赛的氛围空前提高,全院树立起崇尚高精尖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