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培,双轨融通,合力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经验


发布时间:2019-11-22 浏览量:

学院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培养“教练型”教学名师和“工匠型”技术技能大师为主线,制定并实施了双轨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国际视野、结构优化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创新阶梯式教师培养体系

根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明确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构建教师发展专业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以标准为导向,创新双轨式“三阶段五级制”阶梯式“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其一为“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发展轨迹;其二为“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技术骨干—技术能手—技术技能大师”的发展轨迹。“双轨”并行,“双线”培养,依据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由低到高,分层次、分阶段、阶梯式,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结合教师所处成长阶段、发展层次等实际情况,配套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努力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开展“双师型”教师遴选认定,实施教师动态管理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双师型”教师认定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和《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每年遴选认定,根据管理办法,符合认定标准的教师,经过个人申请,系部审核推荐,学院遴选认定,确定具有“双师素质”或符合“双师型”标准的教师。对已认定的“双师型”教师,采取过程管理和动态考核的办法,进行年度“双考核”,即教师专业能力考核和职业能力考核。

图片11.png


图1 教师专业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

三、构建双轨式“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以培养“教练型”教学名师和“工匠型”技术技能大师为主线,不断推动双轨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一条轨”:健全“三阶段五级制”阶梯式的“教练型”教师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建立包括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和社会实践4个维度和特色鲜明的教师专业标准,形成了有区分度与发展空间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依据。依据教师专业标准,构建了“三阶段五级制”阶梯式的“教练型”教师培养体系,即从岗位适应、成长锻炼、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分类选拔培养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五个层次的教师。健全了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完善了“双送、双培、双挂”教师培训研修体系,包括选送高校机构研修、选送企业轮训;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访问学者;挂职合作企业、挂职培训基地。完善了研修、培训、企业实践、挂职锻炼机制。建立了教师个人发展档案,记录教师成长历程,开展教师考核性管理,促进教师发展自我诊改。

(二)“另一条轨”:健全“三阶段五级制”阶梯式的“工匠型”教师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制定了教师职业技能标准,建立了“三阶段五级制”阶梯式的“工匠型”教师培养体系,即从岗位适应、成长锻炼、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分类选拔培养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技术骨干、技术能手和技术技能大师五个层次的教师。根据教师所处的阶段、层次,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分层次、递进式、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青年教师必需下企业实践锻炼6个月以上,校内实训基地实践锻炼6个月以上,具备“双师素质”资格;鼓励“双师素质”教师取得国家或行业相关职业资格、高校教师资格和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分期分批选派“双师型”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工厂企业顶岗工作和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与产品开发,参与生产、服务和管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先进技术推广、科技攻关、技术改造以及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工作,培养技术骨干。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锻炼和工厂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等模式,定期派技术骨干下企业实践锻炼,充分了解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理论联系实际,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完成校企合作项目, 着力培养切实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技术能手。择优选送技术能手到行业企业挂职,担任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服务、管理及科研第一线的职务,同时选聘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来校挂职,校企合力培育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通过构建“三阶段五级制”阶梯式的“工匠型”教师培养体系,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整体提升了学院的育人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图2 “三阶段五级制”阶梯式的“教练型”教师培养体系



图3 “三阶段五级制”阶梯式的“工匠型”教师培养体系


四、利用校内“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利用校内“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智能制造、自动化、车辆与能源),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培训”,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基地在开展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培训水平和效率,形成了科学的教师培养培训运行机制,构建了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立完整有效的规章制度,健全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提升基地的管理水平。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培训教材等,制作远程培训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标准及教材。校企共同建立学校和企业互认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以“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载体,全面提升师资水平,为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五、“引、聘、培”相结合,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

采取“引、聘、培”相结合的模式,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在外引方面,通过探索“固定岗+流动岗”相结合的教师资源配置模式,柔性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并形成学校和企业双向流动、两栖发展的“双师型”教师用人机制。在内培方面,建立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系,在岗前培养、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场所、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落实。充分发挥已有“双师型”教师的作用,使其成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桥梁。通过组建校企师资能力提升协同平台,促进校内传统教师和企业师傅在协同发展中共同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企业师傅和校内教师分别通过培养、培训,在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均得到提升。学院在兼职教师聘任制度、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修订了《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加大了自主聘任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力度;聘任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一线专业人才、能工巧匠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互聘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制定了“双主体”、“双导师”聘用与管理办法,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库实行动态管理,数量相对稳定,规模逐年扩大。

六、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活力

“一主体、多配套”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发了教师干事创业的活力。建立了“一主体、多配套”评价制度,创新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制定《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办法》加强师德考核力度,突出教育教学业绩,重视社会服务考核,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成立了校企联合评价组织,制定专业化评价指标,信息化过程管理,评价结果综合应用。建立了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教师绩效评价平台,为师资队伍建设和规划提供支撑。

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以培养“教练型”教学名师和“工匠型”技术技能大师为主线,制定并实施了双轨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岗位适应、锻炼成长、创新发展三阶段培养,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

(一)通过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开展遴选认定,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努力提升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共有239位教师考取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涉及专业工种30余种,其中,有165位教师考取了自治区级考评员证书,有65位教师考取了自治区高级考评员证书。教师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掌握了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有力推动了专业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更新及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双送”、“双培”、“双挂”工程,有效提升了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二)通过构建双轨式“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1人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荣誉称号;6人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人获得“自治区级技术技师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6人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11人在企业兼职担任技术顾问或工程师;11人在全国机械、电力、冶金、焊接、材料、水利等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担任职务;8人在内蒙古自治区材料与能源类、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土建类等专业建设委员会或学会担任职务;6人担任技能挑战赛“数控车项目”国际裁判;7人担任国家级电力、水利、数控等职业技能大赛裁判或大赛专家组成员;19人担任内蒙古自治区高职组、中职组、职工组电力、电气、空调、数控、汽修、焊接、测量等职业技能大赛裁判。

(三)通过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全面提升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校企合作成立“‘大国工匠’洪海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孙振斌技能大师工作室”、“施文宗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科研课题28项,进行技术服16项,公开发表论文18篇,公开出版教材5部;组建校内学生创新小组2个,完成4个工艺和设备的改进,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挑战杯特等奖1项,自治区职业院校挑战杯一等奖1项,自治区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举办“‘大国工匠’洪海涛技能工作室第一届技能比武大赛”。技能大师工作室达到了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实现创新数据的共享和创新技术的传承。

(四)通过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培训,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学院与中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先后为肯尼亚、加纳、赞比亚、刚果、乌干达、马拉维等共7个非洲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在肯尼亚挂牌成立了“东非职业教育联合培训基地”;在学院挂牌成立了“中航国际——内蒙机电非洲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依托该中心开展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开发、实训室建设等,制订了赴非洲培训教师的认定标准、考核方案及教学大纲和计划;先后派出6批13人次专任教师赴肯方,为20余所院校260人次师生开展技能培训,涉及8个职业工种,培训效果良好;为肯尼亚学员开发建设了培训题库并编写项目化教材、中英文双语教材等13部;为肯尼亚编写实训室建设方案和师资培训方案,指导完成了肯工大等10所高校的实训室建设,新建实验实训室20余所;帮助非洲建设了ATC大赛的题库;为肯尼亚企业及学校提供技术服务7项,为提升非洲职业院校的整体技术技能水平作出了贡献。拓展了国外企业合作领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承接海外员工教育培训。具备参与并引领国际化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能力。

( 王毅 马丽萍 范哲超 张晓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