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合”中求突破 在“创新”中求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2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为填补浙江省飞机维修人才本土化培养的空白,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设立浙江省首个飞机维修专业。飞机维修人才培养具有高投入、严法规、难认可的特点,始办飞机维修专业面临着资金、技术、师资、知识、管理等诸多现实困难。学校树立开放办学、多元主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开启专业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之路。

专业开办不久,学校便与全国飞机维修名企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实施深度产教融合,合资注册成立浙江山太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并以该公司作为办学主体创新实践了一种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共同投资、共建民航资质、共同教学与培训,共担风险、共享办学效益的“嵌入式”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有效破解了校企合作中“两张皮”、“一头热”等普遍顽疾,提升了办学效率与效益。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举措获得2018年全国航空工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成效如下:

填补空白,获得培训考证双重资质。依托混合所有制合作企业在技术、师资、经验及管理上的优势,合资公司在最短内申请取得国家民航局授权的CCAR-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CCAR-66(维修人员执照考试考点)双重资质,结束了浙江省长期以来没有飞机维修及执照考试考点的历史。双重资质的获取为学校全日制学生实施1+X证书制度以及接受他高校和社会学员培训考证提供了资质保证。

1+X试点,毕业学生质量广受认可。依托民航CCAR-147、CCAR-66资质,实施基于“课证融通”的“学历+证照+素养”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广受认可,专业学生在“全国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大赛”、“两岸暨香港职业院校飞机维修基本技能邀请赛”中屡创佳绩。吸引国航Ameco公司、海航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飞机维修知名企业来校专场招聘;为本土航空公司圆通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举办企业订单班三届。专业举办以来,招生规模以每年翻倍的速度扩增,毕业学生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均为100%。

搭建平台,服务行业社会成效卓著。依托民航资质、师资及设备,积极开发社会培训项目,已为包括上海吉祥航空、春秋航空、中国民航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航空公司及高校开展各类专项技能培训、执照培训及执照考试近1000人,培训考证人数居长三角之首,受到民航局的充分肯定。搭建行业企业交流、研讨平台,承办了浙江省机场集团“首届机务维修技能大赛”、与民航浙江安监局合作举办了“维修作风与能力建设研讨会”、与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合作举办了“机务维修人员技能测评方法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潘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