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花落浙江交院


发布时间:2019-11-11 浏览量:

9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林才教授受邀参加,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凭借马林才主持,刘美灵、刘大学、朱福根、陈文华、吴志军等同志参与完成的教学研究成果项目《基于国际化校企合作的高职汽车专业“双主体、多元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这是本届唯一获得国家一等奖的汽车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专业何以从浙江走向全国?

在历史中积淀探索进步

汽车专业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老牌专业,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建校之初的汽车驾驶专业。1958年,位于茅家埠的杭州汽车驾驶学校与金华公路学校合并,更名为“浙江省公路学校”,这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

1978年,教学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陈文华考入浙江省交通学校(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的汽车运用维修专业读书,1980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在2003年到2011年期间担任汽车学院院长。

据陈文华回忆,他求学期间还没有实验室,那时只是把报废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拆下来,放在教室里面供教学使用。到1988年,学校在汽车修理厂设立了两间实验室,但在当时的学校,教学理念和设备落后市场至少15年。

上个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实际上和学历教育区别不大,当时职业教育重实验而非实训。进入到2000年以后,我国职业教育才真正向国外的职业教育学习,从实验向实训转变。

2000年,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分院获得了160万元的示范性学院建设启动资金。时任汽车系主任的陈文华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职业教育当中得到启发,带领学院老师将原来汽车修理厂1100平方米的旧址改建成了汽车拆装维修实训室。2005年,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有了真正的汽车实训楼,汽车专业的实训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

从一开始的没有实训室,到在厂房设立两间实训室,再到兴建实训楼,汽车专业教学设施的进步,本质上是教育理念的进步。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重视实训的职业教育理念自然也贯穿到了师资队伍的培养当中。陈文华说,他在任期间,汽车学院的新教师进来之后,第一年都不参与授课,而是先去汽车实训室待上半年,自己拆装训练,也指导学生实训,另外半年则是到修理厂去修车。另外,老师们每五年至少有半年脱产到企业训练。如此一来,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在传承中创新,在机遇中发展

长期以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汽车制造商需求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突出。如何解决这些摆在眼前的问题?

2011年,马林才接替陈文华担任汽车学院院长,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六年。在他看来,要解决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就要和上游企业合作,也就是和制造商合作,达到“双赢”。这样一来,学校就能获得上游企业的先进技术,包括设备、技术培训和标准,老师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培养质量就高起来了,在面向下游企业就业的时候差距明显缩小,甚至超过下游企业。而企业也能在学校获得高性价比的员工培训和源源不断的订单班。

在马林才看来,这次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取得,70%是实干,20%是总结,10%是机遇。而10%的机遇,恰恰是最为关键的。校企合作,尤其是国际化合作项目,正是关键突破口。

2003年,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就有了第一次国际化校企合作。那个时候国内各职业院校都还缺乏合作意识。丰田需要在中国市场建立战略布局,于是和一批学校合作,为学校提供车辆和设备、培养师资,也提供了汽车专业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全新模式。

2011年,中国教育部与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合作,开展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简称SGAVE)。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全力争取,最终全国共有20个学校入选,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排在第三位。

时至今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与十多个国际化汽车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依托国际化合作项目,践行‘双主体、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人才。这样的培养模式也得到了外界认可。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副会长张京伟这样评价:“浙江交院在开展国际化校企合作方面是领军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汽车维修行业培养了大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60多年的发展,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交通人才培养的缩影。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为企业提供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法。解决了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国际品牌汽车先进技术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如何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等问题。

如今的交通人才,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他们创造了浙江交通的辉煌,未来还将续写新的传奇。 

记者 冯晴颖 刘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