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培训乡村旅游人才 提升脱贫致富能力


发布时间:2019-10-25 浏览量:

 “我真的要感谢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吴芳老师,是她给我黏豆包的外包装提出的改进设计方案,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使我的黏豆包销量提高了10%以上,从年初至今销售额达到80多万元、预计到年底将超过100万元。“说这番话的人名叫武朝旭,是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龙头山乡甘沟口村人。武朝旭所说的吴芳老师,是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扶贫培训班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与包装专题讲座的授课教师。

武朝旭挖满族传统制作黏豆包手艺,经现代工艺发酵、手工包制黏豆包。他在2018年6月参加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举办的旅游扶贫培训班的时候,把自己设计的粗糙、不美观的包装盒带到培训班,请吴芳老师给重新设计包装盒。吴芳老师仅用2周时间给他设计出了精美的包装盒。他生产的豆包以口感甘甜、皮薄陷大、外加精美的礼品盒样式的包装,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使名不见经传的黏豆包走上城里人的餐桌,其产品远销京、津、内蒙等10余省(市)。

武朝旭开发生产的黏豆包以其精美的外包装、货真价实的有机食材,彻底改变了一流农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尴尬局面,延长了产业链条。他的黏豆包加工厂也成了当地的扶贫车间,长年吸纳贫困户15人在工厂从事黏豆包生产,工资2500元/月,本村和邻村的43家农户为其供应黍子、红小豆、芸豆等制作黏豆包的原料,带动50多个贫困家庭稳定脱贫致富。

指导武朝旭改进黏豆包外包装、扩大销售额所取得的成功,仅仅是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涉农专家科技帮扶、助农民脱贫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在承德市八县三区设立旅游、科教兴农基地30多个,有40多名旅游、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农村生产一线,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党中央做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以来,承德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产业发展中的综合性和区域辐射带动功能强的作用,深入挖掘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资源,重点支持一批基础条件好、市场前景好的乡村,着力打造十大旅游扶贫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加快深度贫困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丰宁、围场、隆化是河北省确定的三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其中丰宁、围场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拥有草原、河谷、山林、温泉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皇家猎苑、满族风情、乡村风貌、田园风光等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优势资源,大力推动旅游与民族文化、扶贫、生态、农业观光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实施“乡村旅游+”战略,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使贫困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2018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19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25亿元;在全市建成了10条高品质休闲观光路线,打造了5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500家乡村旅游示范户、5000家乡村旅游经营户。通过发展农家院、草原人家、牧家乐等乡村旅游,实现5180户、12118人脱贫,丰宁、围场两县坝上地区三分之一的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参与乡村旅游,享受到发展乡村旅游的红利,贫困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问题出现,主要是:一家一户搞旅游,规模都相对较小,很难形成具有国内或国际竞争性的龙头产品、旅游产品单一、粗糙,资源开发的同质化、产品的类同化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于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从事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服务质量差;乡村旅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各地自然资源部门、旅游部门、文化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监督管理不够规范等。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河北省旅游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的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充分发挥旅游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多的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在河北省旅发委的大力支持下, 对河北省的10个深度贫困县(承德市3个、张家口5个、保定2个)的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致富带头人开展旅游公益培训。2018年6月~8月、2019年6~7月,先后举办了两期河北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专题系列培训班,共培训2035人。培训聘请省内旅游方面的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授课教师,采取集中培训与送教入村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场实操相结合、宣讲政策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培训内容围绕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旅游服务技能提升两个重点,所设课程涵盖了乡村旅游的基本理论、实际操作技能与训练、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互联网+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服务礼仪、农村新菜品的开发与制作、商品开发、设计、包装、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法律纠纷解决途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扶贫政策等,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差异化课程,进而提升深度贫困村乡村旅游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专业教师直接送教进山村。围场县哈里哈乡的三义号村、哈里哈村、八十三号等5个行政村,是围场县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精品片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全乡发展农家院120户,2018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万元,带动80户贫苦户实现了脱贫致富。为此,旅游扶贫专题培训班就在八十三号村开班授课,吸引全乡约100名从业者参加专业技术培训。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棋盘山镇棋盘山村“塞外野味苑”经营者杨华说:“参加乡村旅游知识培训,不仅使我们了解了党的旅游政策、学到了乡村旅游实用技术,还使我们头脑开了窍,有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专家、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做后盾,我会更加努力,充分利用皇家猎苑、生态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把我的“塞外野味苑”经营好,打出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收入。”

目前,“塞外野味苑”有13间客房,还有能容纳100人就餐的餐厅,由于旅游季节入住的客人比较多,一年的收入还不错!吸纳本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8人打工就业,月工资最低3000元。”杨华说,由于农家乐入住率比较高,每到夏天床位更加紧张,要入住得提前预订。

杨华在经营“塞外野味苑”的同时,又精心打造了一处140亩的唯美向日葵迷宫。“这片向日葵迷宫的打造,不仅能给大家增加娱乐项目,而且能美化周边环境,带动周边乡村农家游形成产业联动,最终带领大家实现脱贫增收的目的。”杨华说。

杨华把“塞外野味苑”经营的红红火火,既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更得益于参加乡村旅游实用技能培训。河北旅游职院举办旅游扶贫系列专题培训班,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具体行动,使深度贫困县的农民在鼓腰包的同时、更新了观念富了脑袋,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使贫困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作者:王亚茹、林凤艳、徐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