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部长千字谈(18)】张晓新:增强“四个意识” 加快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7-03-2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10.webp.jpg

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张晓新

习近平总书记的“2.19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深刻阐明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是新时期指导新闻宣传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19”讲话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讲话精神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为做好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讲话明确了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讲话明确了新时期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向,即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有以下方面的体会:

1.切实增强“四个意识”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大;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上升;北京全面推动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的关键一年;意识形态面临“四个挑战”;敏感节点多。作为一名宣传思想工作者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总书记提出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建立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要充分利用我校新闻出版领域的特色优势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营造网络正能量。

2.深化新闻传播教育综合改革

主动适应信息化、互联网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明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加强新闻传播学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深化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体系、教学方法等系列改革,培育全媒体人。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与新闻单位联合培养,强化实践育人。强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扩大国际传播硕士专业规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着力培养一批既有爱国爱党情怀又有国际视野,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3.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我校作为国家为新闻出版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传媒类人才的高等学校,应自觉加强对师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并将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学生重要课程。

4.坚持职责使命,把握学校宣传工作主旨

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针对师生尤其是青年群体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独立、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日益明显的特点,在新闻报道、舆论及宣传教育上多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5.牢牢把握新媒体特征,创新学校宣传工作方法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积极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运营、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学校新媒体宣传平台,主动适应媒体变化,创新学校宣传工作的新方式和新手段。

6.加强学校宣传队伍建设,提升队伍专业素质和能力

建立一支以宣传部门牵头主导,以师生相结合的学校新闻宣传队伍,建立体系化的工作机制,提升队伍的政治意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大局、找准坐标定位,将宣传队伍由原来的“配合适应型”向主动思考、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媒体、专家型队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