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部长千字谈(20)】苏寄宛:奏响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时代乐章
发布时间:2017-03-26 信息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苏寄宛
高校宣传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铿锵勇气,把握“三个着力”,实现“三个确保”,奏响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时代乐章。
着力坚定政治方向,确保新闻舆论工作导向正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高校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三个始终”,确保新闻舆论工作导向正确。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从毛泽东的政治家办报思想、到邓小平的党报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再到习近平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思想,都体现了党管媒体原则。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在风云变幻历史进程中保持政治定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始终体现党的意志和党的主张。“文者,贯道之器也”。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师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情感认同。高校新闻舆论媒体要善于根据师生思想特点,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贯穿到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做到言党、爱党、护党、为党,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三是始终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这个“大”,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在广大师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师生认识媒介、洞察社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指导思想,引导师生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着力坚守使命担当,确保新闻舆论工作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是新闻舆论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宣传部门要自觉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始终做到“三个主动”,确保新闻舆论工作落地生根。
一是主动谋划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高校宣传部门要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总基调,突出重点、聚焦亮点、点面结合,大力宣传中国教育发展的好势头,唱响校园改革乐章,讲好师生精彩故事,增强信心,凝聚共识,切实将全校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发展目标上来。
二是主动站在新闻舆论工作第一线。高校宣传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坚持真理,修正谬误,彰显正义,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唱响主旋律,在事关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上,必须勇于举旗,敢于亮剑,主动发声,勇当“战士”,不做“绅士”,坚守舆论阵地最前沿。
三是主动构建新闻舆论工作大格局。要着力打造由宣传部门统领、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单位分工协作的新闻舆论工作大格局,健全高校新闻舆论工作体系,建立新闻舆论工作长效机制,善于“弹钢琴”,演绎“交响乐”,形成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强大合力,唱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好声音”。
着力坚持媒体融合,确保新闻舆论工作紧跟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高校要积极面对互联网引发的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巨大变革,始终做到“三个注重”,确保新闻舆论工作紧跟时代。
一是注重搭建融媒体新平台。要充分整合校内各类新闻宣传资源,推进学校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各自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融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校园网、手机客户端,即四微一网一端的引领功能,培育融媒体条件下推动舆论工作的新优势。
二是注重创新丰富宣传内容。“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要以创新引领内容、形式、手段、机制、题材等新闻舆论工作全方位发展。坚持“三贴近”原则,多报道带有泥土芬芳、浸染时代气息的师生精彩故事,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
三是注重打造优秀媒体队伍。媒介融合归根到底是人的融合。如何在融合发展中实现人才的转型升级,直接决定着高校融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高校宣传思想干部要有“几把刷子”,克服“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倾向,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贴近师生、甘于奉献的融媒体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