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18-06-2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报》2018年6月27日第10版

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课题是推进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质量。但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学生就业率比较高,但就业质量不太高,二是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所需存在偏差。究其原因,在于职业素养能力欠缺,如何推进职业素养培养,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分享经验。

———编者

能力是基础职业素养是核心

麦可思调查显示,在聘任员工的诸多因素中,80%以上的用人单位选择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

但在实践中,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所需相差甚远。日前,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的,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讨会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联盟成立大会上,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学敏援引一则调查数据表示,有六成以上的企业认为,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表现满意度较低。

“当前中职毕业生职业素养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岗位要求,主要原因不在于缺少专业知识或专业能力,更多的欠缺在于综合职业素质。”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程彬表示。

据介绍,该校曾组织团队访谈95家企业、500余名毕业生和100余名教师,深入了解了行业企业对人才在职业素养方面的需求。通过调研发现,企业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中职生职业能力素养中,排在前几位的是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信息处理与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创造思维与判断能力。

无独有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秋明所在的学校曾对珠三角2100多家企业进行了一项历时4年的跟踪调查,了解转型升级中的企业对技能人才素质的需求。“积极主动、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执行力、责任心、专业学习能力是转型升级企业对技能人才最看重的6项能力。”

据统计,2017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高达42%。“技能提升了,工匠精神滑落了。”陈秋明认为,单纯强调就业导向,会过于重视技术培养,但并未导向高质量就业。

“技术可以独立存在,而技能不能独立存在。”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所所长刘显泽认为。

职业技能和素养培养应相辅相成

“当前我国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漠视、轻视、不重视;其次是教学中存在偏差———重技能,轻素质,重专业学习,轻职业素养,重理论概念,轻实战演习,导致学生素养意识薄弱;职业素养教育缺少专门的教材、教师、评价和教学,没有把职业素养融入到职教课程体系中。”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如是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强调,要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

“职业院校应通过构建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提炼人才培养的内涵,扩充职业素养教育的载体,健全以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而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在致辞信中表示。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曾经编写过一个词条———综合职业能力,在她看来:“能力是基础,职业素质是核心,而最关键在于两者的综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它绝非是一个课程、活动能培养的,而应通过全方位、全口径的育人方式来实施。”

在程彬看来,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不仅要关注“冰山以上部分”,更要关注“冰山下的部分”,不能仅仅满足于可测量的指标提升,更应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让职业素养的培养看得见、摸得着

在实践中,地方和职业院校已经开始不断寻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抓手,而且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让职业素养这样的“软实力”习得看得见、摸得着。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应若平介绍,目前,湖南省有高职高专院校70所,全日制在校生51.83万人,中职学校391所,全日制在校生63.05万人。“我省职业教育坚持把工匠精神与省域特点相结合,大力实施‘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计划,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作为重要落脚点,着力培养‘有湖南人特质,有工匠精神,有精湛技艺,有创新本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亟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若平介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蒋晓明表示,作为具有深厚民政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是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该校将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制度紧密结合,每位学生每年完成20个以上学时的志愿服务工作,计2个学分。据统计,该校在校生参加助残、助老、环保等志愿服务团队的注册率达到98%。

吴学敏则认为,既要培养普适性的基本素质,更要按职业与岗位的要求开展教育活动,注重培养“职业人”所应具备的素质,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心理、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职业素质的获得不能单靠课堂教学、简单灌输和抽象教育,更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练习。”吴学敏介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三个一”实践训练,即参加一个社团、参加一项技能大赛、参加一项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

北京市商业学校已经试验推行职业素养护照三年,据程彬介绍,职业素养护照以学生成长为主线,以职业精神培养和职业行为养成为核心,通过课程、基础、专业、岗位、拓展五个模块,以职业素养学分和证书、证明、证章的评价方式,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技术技能、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荣誉和资格资质。

据了解,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联盟秘书处设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接下来,联盟将组织相关专家和院校共同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发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相关标准及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探索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模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质量的提升。(记者 解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