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业教育”系列报道②


发布时间:2014-11-0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光明网

部分职业院校招生难,致使生源进出口呈冰火两重天之势;为了争夺生源,学校间竞争加剧,滋生诸多招生乱象……这些无疑成了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上的坎儿。

光明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职业院校招生难的背后,透露出的是先天基础薄弱、自然生源不足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等。诸多内外因素相交织,让职业教育发展障碍重重。

职业教育成也生源,败也生源

在职业教育激烈的招生竞争中,生源渐渐成了关键词。有人甚至认为,职业教育成也生源,败也生源。近几年,部分职业院校因生源不足变得一蹶不振。

去年3月份,安徽合肥一所职高因为学校生源短缺,学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生不得不合并上课;同样由于生源不足,福建龙海某职业技术高职班也不得不停办,学校只好为学生联系了其他学校继续读书。

而在每年的录取工作中,职业院校生源不足的现状更会暴露无遗。2010年青岛市对外公开了当年中职学校招生录取情况,报告显示,在中职招生中占大头的普通中专录取仅完成计划的60.2%

目前适龄人口呈下降趋势,生源的总体数量都在减少,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生源不足。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处处长林宇,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适龄人口呈下降趋势,职业教育生源自然会减少,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18岁人口达到2800万的峰值,之后逐年回落,今年只有1589万,而且还在持续下降,估计到2017年是最低谷,之后将保持在1400万左右。

而除整体生源自然下降外,林宇分析认为,职业教育招生批次靠后,也是职业教育生源不足的又一因素。在整体生源有限的情况下,近几年本科生不断扩招,而且按录取顺序,本科类院校要先进行录取,这些无疑都影响了职业教育生源的数量。

基础条件薄弱成发展软肋

除了生源总体数量减少的因素外,职业教育自身的后天不足,也让其发展再添拦路虎

近年部分职业院校发展举步维艰,除自然生源减少外,更重要的还是学校教学质量低下、与社会需求错位等原因所致。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校长荣兰祥表示。

林宇认为,就职业教育本身而言,其质量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教育经费中职业教育投入所占比例相比‘211’‘985’高校要少很多,总体上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要薄弱。

和本科高等院校相比,职业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而当下上千所职业院校、学校之间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由于区域间经济差异,和沿海地区相比,西部一些职业院校发展相对落后,就业渠道也比较狭窄。宁夏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向记者透露。而对于这一说法,林宇也表示认同,东西部的职业院校确实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差距还在逐年扩大。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中的力不从心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滑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职业院校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基本是上一线。可令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头疼的是,要在生产线上独挡一面,必须要有过硬的实战能力。而在参加实习及社会实践这门必修课面前,却让很多职业院校学生感到力不从心。

虽然有些实习单位和校方合作,部分专业学生可直接被推荐实习,但这并不代表全部,很多学生找实习单位很难。职业院校学生这样反映。

部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乏统一协调完善的制度保证,校内理论、校外实习,往往是一头冷一头热。荣兰祥说。

近年来,有媒体报道,通过网上购买实习证明,这俨然成了部分学生的救命稻草,学生的投机取巧,从另一个角度也折射出实习机会不多的现状。

去年年底,广东东莞一家电脑维修实习点发生火灾,5名职业院校实习学生受困。事后据调查得知,这个电脑维修实习站并没有老师跟进指导。类似事件让舆论把目光纷纷聚焦在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诸多方面:实习场所为何随意选?实习过程中为何没有专人管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为何如此敷衍?

有的单位担心出现安全事故,也有单位不愿意增加实习生培训方面的投入,因此不愿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到工厂实习实训。林宇认为,这也折射出社会在对职业教育支持不够,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再加上每年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在有限的工作机会下,用人单位的门槛不断提高,在就业仍然重学历的社会状况下,职院学生寻找实习机会乃至找工作,都举步维艰。

职业教育等于次等教育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关系最直接的教育,对促进城镇就业、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就目前社会形势而言,重学历思想依然存在,而高质量文凭多要通过普通教育才能够获得。不管家长还是学生,谁愿意在读书的起跑线上就主动选择认输

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发布人才发展报告指出,职业教育虽然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院校的认可程度不高。报告中还揭示了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是五千年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决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

林宇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传统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当前社会分配制度,也不利于人们扭转思想观念,职业教育出来的学生多数是在一线,而其收入在全社会中并不占据优势,做工人坐办公室差距较大,这确实是现实问题。

国内职业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差距

放眼国际,职业教育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并与之相互支撑,因而各国家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和特点各有不同,如美国有社区学院,英国有多科技术学院、高等教育学院以及第三级学院,还有德国的专业学校,法国的大学技术学院等。

而从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许多发达国家认识到,要培养大量高级技术人才,仅仅依靠传统大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传统大学改造起来困难重重。于是,各国政府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战略,并逐步建立起了强大而独特的职业教育体系。

西方国家比我国发展市场经济要早,其职业教育格局形成,无形中与我国职业教育形成了极大差距,西方国家工人的总体薪酬水平,基本能保证生活质量。对此,诸多业内人士坦言,经济发展、分配制度等方面差异,导致中外工人待遇差异,目前我国还达不到西方国家的程度。

针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好处,有业内人士这样归纳:确立自己是谁?我希望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定位准确,选择合适技能;持久的学习和实践自己的技术能力。

而就当前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达到前两条标准似乎并不困难,但在持久学习方面,却是显得望尘莫及。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职教学生的可持续学习、继续学习的通道还不是很畅通。林宇向光明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