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士兵读高职 退伍不退色


发布时间:2014-08-1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通讯员 王懂礼 《 中国青年报 》

    最近,家住杭州萧山区城厢街道的鲁金友高兴得嘴都合不拢,逢人便说,他儿子鲁健祥在离家不远的杭州银行滨江支行实习,而且表现不错,不出意外,暑期结束就能顺利在滨江支行工作。

    想想儿子最近七八年的经历,老鲁回忆道,“他读高中的时候,英语和数学成绩比较差,人也努力,就是考不好。考大学基本没什么希望,自己也提出来想去当兵锻炼,他自己身体不错,应征入伍当了两年兵,退伍在家,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在一个单位当临时工。”

    “运气好,2011年国家有政策,允许退伍士兵参加高职单独考试。他当过兵,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再加上比以前肯吃苦,那段时间他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终于考上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还入了党,当上了学生干部,大二就考上了杭州银行的订单班”。老鲁越说越兴奋。

    老鲁也很感慨,“要感谢国家,感谢军队,感谢学校,我儿子的命运都改变了,他很多高中同学直接读了本科的,甚至是一本的,也羡慕我们健祥”。

    其实,让鲁健祥退了伍还有机会读大学的是2011年国家在浙江省的一个试点。

    2011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等4所高等职业院校开始试点招收退役士兵。这个试点是继2007年广东省在全国范围首开退役士兵免费报读高职院校之先河后,国家在浙江、辽宁、山西、天津等省市开始试点招退役士兵进入辖内高职院校免费学习深造。

    当年,浙江省4所试点的高职院校招生200人,试点院校招收退役士兵实行单列计划、单招单考、单独划线、单独录取。退役士兵就读的学杂费、住宿费由政府全额负担,并按实际在校时间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费补贴。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1年共招生50名,实际报到46名,中途1人因故退学,鲁健祥就是他们45名退役士兵中的一员。

    45名同学分布在4个系7个专业,和鲁健祥不同的是,另外44名同学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近三分之一选择了农村金融专业。

    1988年出生的马剑波,在45人中是年纪最大的一个,高中毕业考上了武汉大学,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就离校参军了,两年的军营生活让他觉得还是要读书,否则想找个满意的工作还是挺难的。

    考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后,他特别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大二进了订单班,6月份一毕业就被分到宁波农村信用社城北支行工作。实习半年,他对自己的选择很庆幸。

    同样百倍珍惜大学学习机会的还有曾在西藏某部服役的退伍士兵陈伟。

    在西藏服役,让他对“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才可以了解人生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有了深切的体会,并把这种享受寂寞用到了学习上。

    针对45名同学的摸底调查显示,截至6月中旬,除一名同学因为文化课基础较差需要留级到明年毕业外,44名学生全部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其中24名同学在二年级就被订单班录取,毕业时在金融行业就业的超过32人。

    “退伍士兵,勤奋,肯吃苦,综合能力比较强,在就业的时候优势明显,深受金融机构欢迎,无论是进订单班比例还是专业对口率远远高于普通同学,就业质量很高。”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朱明介绍。

    当问到会计系党总支副书记邵月花,你们系的退伍士兵表现怎样时,她一定会翘起大拇指,眉飞色舞地讲述他们的故事。

    “第一个要夸的是卢彦渝,是退伍士兵学生中的杰出代表,在南海舰队当兵的时候是个好兵,先后获得优秀士兵、优秀教官、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在学校更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获得过学校一等奖学金、稠州商业银行奖学金、‘三好学生’、‘学生最喜爱的团学骨干’、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毕业生、银星奖等荣誉,还被同学们推选成了系学生会副主席,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说起退役士兵,和邵月花有同感的还有金融系党总支书记熊秀兰,她能如数家珍地报出每一个退役士兵的优点:吴丹丹能歌善舞,每次演出都能给系里的活动增光添彩;马伟杰乐于助人,总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施以援手;陈伟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技能特别突出……

    “最让我佩服的还是林俏云”,熊秀兰补充到,“一个女孩子,组建了义乌市的蓝天救援队,参与了多次营救和抗震救灾。”

    45名退役士兵还主动承担了2013级和2014级两届近6000名学生的军训工作,他们组建了校园义务消防队负责平时校园消防器材的检修和维护,他们组建了校园治安巡逻队保护同学们的安全,他们组建了校园国旗仪仗队负责每次的升旗仪式工作……

    学院保卫处副处长黄中梁曾经是我军某部团级干部,也是两届新生军训团的团长,同时还是部分退役士兵的班主任,在座谈会上,他坦言,“这批退役士兵学生,过去是优秀的士兵,今天是优秀的学生,他们做到了退伍不退色,展现了当代军人的风采,我为他们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