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大学迎来第二届新生 20位国际志愿者将在此支教一年


发布时间:2012-09-2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金秋九月,黔南惠水,中国首家慈善大学——年轻的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迎来了建校后的第二届新生,600余名新生,将在百鸟河畔开启人生新一页。

  去年此时,贵州盛华职业学院首届新生开学典礼,迎来了170余名新生;时隔一年之后的9月14日,又有600余名新生入校,在校学生已达900余名。盛华学院是由台湾首富王雪红、陈文琦夫妇设立的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捐资1.8亿元人民币创建,是一所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国内首家慈善大学,2011级学生中,逾半数学生获全额或半额奖学金,不少品学兼优学生还享受到全额生活费补助。

  校企合作

  培养高级蓝领

  “我们在开办专业之初,就想着必须要解决学生的就业,因此我们先谈好合作企业,再来办专业。”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执行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伟博士认为,盛华学院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在于有创新、有特色。

来自全球的外籍志愿者 将在此支教至少一年。

  同样作为志愿者的孙博士告诉记者,学院以“教学扶贫”为办学宗旨,以“诚信、爱心、高尚”为校训,倡导“生根兴教、深耕育人、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以“知识结合实践,充分就业,真正脱贫”为办学目标,非常重视学生品质根基的培养,倡导“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的三位一体的成长模式。

  孙伟院长告诉记者,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的办学特色。学院与万豪集团、HTC集团、百度公司、唐人坊公司、多彩贵州农业集团和光明天使基金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开设了酒店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茶叶生产加工和康复治疗技术4个专业。今年又新开设了第5个——民间手工艺品设计加工专业合作专业,招收了将全面学习刺绣、蜡染等手工技艺的50名女生全部获得全额奖学金。校企真正紧密合作带来的是企业的师资,企业的培训方法,和企业的就业渠道。学生毕业之后,都能成为合格蓝领,这恰恰是目前国内就业市场最为缺乏的人力资源。

光明天使学院盲生合唱打动现场所有人。

  “学互联网营销出去(打工),月薪起码3000以上,比在流水线上工作强多了。”一名来自毕节的新生表达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期待。

  全球志愿者

  达到31人次

  以“教学扶贫”为办学宗旨的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吸引了来自不同国籍的志愿者投身贵州大山、从事志愿帮扶工作。记者从该院2012秋季开学典礼上获悉,今年9月到岗志愿者18人,加之先前续任的志愿者和已到岗志愿者,该校志愿者已达31名。

茶学院学生展示茶艺。

  “我特别要感谢来自国内外的志愿者们,是他们的加入,让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和爱心传递到每一个师生员工身上。”执行校长孙伟博士认为,正是这种精神的传递,构建了盛华学院“诚信、爱心、高尚”的氛围。

  国际化是学院的一个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在全球招募了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国际长期志愿者充实到师资队伍,以英文或中文为校园交流语言,营造准英文的教学生活环境,致力于培养英语和专业技术双星型国际人才。

  此次到校的31位志愿者中,有20余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他们将在盛华从事一年的英语志愿教学活动。

  省级英语培训基地

  落户于此

  2012年9月14日,盛华学院被正式授牌为省级“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基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考试院院长周宝英、省教育厅督学潘建春参加授牌仪式。

  记者获悉,从2013年开始,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学科将增加听力测试,为了及时、妥善地应对这一新时期的新形势,盛华学院利用二十余名外籍志愿者教师优势资源,帮助贵州省各市州高中英语教师体验中外多元文化,切实提高增强英语的听力水平和口语能力。

  早在今年7月,盛华学院就举办过针对贵州贫困山区的县城和乡镇的普通高中教师的“魅力教师·跨文化英语体验”教育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的内容涉及西餐品尝、欧美风貌、跨文化体验、短剧、歌曲、游戏、手工、听力提高和高考英文拿分技巧解密。来自贵州省各地区中学的39岁以下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将接受1:3的超级师生比例小组培训,即一名外教对3名中学教师。

  “希望能通过这次培训增强我的口语、听力能力”、“我希望能学到外国志愿者的教学理念”、“贵州高考即将增设听力测试,我希望能在这里学到关于这方面的教学方法”、“来体验标准的全英文环境。”部分中小学教师表达了自己对学好英语、精通英语、教好英语的期待。

  茶学院学生

  已创“自主品牌”

  入校学习仅仅一年,盛华学院与多彩贵州生态农业集团合作设立的多彩贵州茶学院2011级茶叶班的17名学生,已在校园附近茶专业实训基地4亩多茶园,自己动手生产,采茶、制茶、设计包装,将茶叶带回学校茶叶实验室,成功研制成成品茶,并命名为“盛华牌十七茗园茶”。

  记者在茶叶实训室,喝到了由学生们以标准功夫茶艺冲泡出来的“十七茗园绿茶”,茶汤明亮,入口鲜爽。同学们告诉记者,他们生产出的茶叶已被学校回购,作为礼品及办公用茶。

  多彩贵州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夏涤斌看到学生们一年的成长很是欣慰,他认为,学生们的快速成长与盛华学院坚持“两化两型”(国际化、个性化、技能型、文化型)人才培养模式密不可分,多彩贵州茶学院将继续秉承致力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训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