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如何催生大企业
发布时间:2012-05-02 信息来源: 参考消息
□本报驻赫尔辛基记者赵长春
地处北欧的芬兰面积为3 3.8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仅有540万人口的小国,气候条件差,除森林外其他资源十分贫乏,其国内市场也很狭小,经济严重依赖出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在国际竞争最激烈的近二三十年间,涌现出一批著名公司和知名品牌。其中,既有进入全球500强的大型企业,如诺基亚,也有像Linux操作系统和“愤怒的小鸟”这样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芬兰以高新技术和最发达信息社会而闻名全球。在近几年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中,芬兰一直名列前茅,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芬兰在很多领域之所以硕果累累取得巨大成功,究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良好的创新环境。
教育创造竞争力
芬兰有句名言“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芬兰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仅次于社会福利开支,在国家预算中占第二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芬兰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作为公民终生学习的起点,芬兰基础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如手工课等教学,老师只给出一个主题,由学生自由发挥。老师的职责是提供材料和指导。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拥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在芬兰的一些基础学校,最新的信息技术在授课中得到广泛应用。美术老师除了教学生画画,还教他们如何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如何编辑图片和视频,以及如何应用软件进行电脑绘画等。
基础学校的学生在接受九年的义务教育毕业后,其中一半升入高中,近一半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芬兰高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的社会成员。芬兰的高中实行“无固定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即取消年级划分,学制极富弹性,学生在2至4年的高中阶段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课程以安排学习进度。这种授课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个体不同爱好和发展要求的需要。 copyright cankaohome.com
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在芬兰劳动力市场对求职者学历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初,芬兰对职业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把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合并成31所高等技术学院,通过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技术学院来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使之同大学一样成为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摇篮。
芬兰全国共有近20所大学。相对人口而言,芬兰的大学密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在芬兰,大学学习的灵活性强,在专业和学习方向的选择上,学生的自由度很大。大学的教学设备和信息化程度具备世界一流水平,学生可以获取学习和研究所需的足够资料,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科研成果。芬兰的大学鼓励学生创新。现在被广泛使用的著名的Linux操作系统,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微软视窗一统天下时,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位学生开发出来的。多年来,大学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为芬兰创新体系的坚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