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码”空域调整
发布时间:2012-01-12 信息来源: 中国民航报
近年来动作最大的一次空域结构调整日前实施。此次空域结构调整的益处,很多都是显而易见的:增加了首都机场的时刻容量;实现了太原、呼和浩特、河北、天津等地机场的部分进离场航线分离,减少了相对穿越风险,增加了安全裕度,提高了运行效率。但是,此次空域调整工作的目的和成效仅限于此吗?
在很多一线管制人员的口中,此次空域调整也被称为“航路优化”。这一口语化的称呼,在简单、直接地反映了此次空域调整工作成果的同时,也打开了深入探讨此次调整与国家、与民航、与公众意义的“大门”。
降低管制员压力负荷能保证安全发展
“此次空域调整工作是民航局和民航局空管局为提高航空服务质量,落实持续安全理念,努力减少航班延误所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华北空管局在军方等单位的全力支持下,初步完成了任务,为实现华北空管的‘“十二五”’发展目标,走出了战略性的第一步。” 华北空管局北京区域管制中心主任马兵说:“空域调整除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之外,对内来看,我认为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能有效降低管制员工作时所承受的压力。”他解释说,之所以要强调减轻管制员的压力,是因为这样有利于确保我国民航业的安全发展,有利于为航空公司和公众提供 “安全服务”。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高速发展,在空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制员要指挥的航班量越来越多,工作难度也在逐渐增加。从业22年来一直在一线管制单位工作的马兵说,我国管制员面对的工作难度在国际民航空管界都是少有的。很多国外同行在业务交流后,都对我国管制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大加称赞。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航班,管制员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力求顺畅,很多时候会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而此次空域调整的一些举措,能有效地降低管制员的压力负荷。此次调整增开了一些固定或者临时航线,以减少飞机在航线上的对头飞行冲突。北京区域管制中心西南扇区管制室主任管制员付彬说,他所负责指挥的一个管制扇区是此次调整受益较大的扇区。通过开辟新的航线,实现了进出港航线分离,每天约有500架次的航班在空中避免了以前的飞行冲突。如此一来,管制员就不需要为这500架次航班调配冲突,相应地减小了工作压力。可以说,此次空域调整通过改善客观条件来减轻管制员压力负荷。
“每名管制员个体都像一个小的运行‘细胞’,只有每个运行‘细胞’都是健康的,整个空管系统才能是健康的。将管制员个体面对的压力负荷调整到正常合理的范畴,有利于促进整个民航业的健康发展,这也符合公众对民航的首要需求——确保安全。”马兵说。
探索“高效服务”和“效益服务”的路径
航空公司和公众对民航空管部门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有着诸多的要求。马兵认为,此次空域调整工作不仅有利于降低管制员的压力负荷,为航空公司和公众提供“安全服务”,亦有利于提供“高效服务”和“效益服务”。
“高效服务”就是要提升航班的正点率。此次空域调整工作解决了部分空域中以往存在的“堵点”问题。正如在地面交通中,如果道路设计不合理,就可能造成“设计拥堵”,天空中的飞行也是如此。北京区域管制中心东南扇区管制室主任裴京涛介绍说,他所负责指挥的扇区是京沪航路上的航班的必经之地,长期以来都是排堵保畅工作中的重点。此次空域调整增开了临时航线,往返华北、华东等地区的航班更加顺畅,十分有利于提升京沪航路的航班正点率。
“效益服务”则涉及到民航空管部门如何为航空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帮助,以及怎样为旅客提供舒适的空中之旅。马兵说,此次空域调整工作的一个亮点,就是对航路进行“裁弯取直”,实现单向航路运行。通俗地说,就是让飞机在空中不再绕路,而是直飞。如此一来,民航空管部门就能为航空公司节省空中飞行时间,从而有利于节能减排。同时马兵介绍说,此次空域调整还有利于为旅客提供舒适的空中之旅。飞机在下降阶段时,管制部门会给机组发出下降率的指令。下降率是指飞机的下降速度。若飞机的下降速度过大,则可能引发旅客的耳膜疼痛等不适反应。以往由于航路航线的设计问题,飞机在北京区域下降高度时,往往需要以较大的速度进行。而此次空域调整让管制员在日后的指挥中,有条件去考虑给飞机较小的下降率,以确保旅客舒适度。
迈出空域灵活使用第一步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改革空域管理体制,提升空域资源配置。
“此次空域调整迈出了空域灵活使用的第一步。”马兵说。此次调整后,北京地区的军民航部门关于空域的使用会进行事先协调。此举有利于释放更多的空域,这在全国还是“头一份”。
而对于每天都需要针对空域的使用进行申请和协调的北扇管制室主任管制员柴江涛而言,他感觉空域调整之后,协调工作更顺畅了。空域调整后,民航空管部门会在当天晚上针对第二天需要使用的临时航线,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和确定。如此以来,管制部门可以针对第二天的航线使用情况,早做预案,以充足的准备来为航班提供安全、高效和效益服务。
我国空域调整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或大或小的调整工作,都为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此次华北地区空域调整工作更是如此。在多方努力下,管制员个体压力负荷有望得到减轻,全力提供“安全服务”;而这也直接让管制员有更多的精力去为航空公司和公众提供“高效服务”和“效益服务”;空域的灵活使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马兵说,他们还会继续努力,根据日常的运行情况,在系统内部进行优化,以便更好地利用调整后的有利条件,为国家、民航和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空域调整已经在进行,效益渐显。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空域调整知识问答
(来源 中国民航报)
1. 什么是进离场航线分离?
航线是指飞机的飞行路径。进离场航线分离是指对某一机场供航空器起降的航线进行分离,让本来在同一航线上相对进行上升下降活动的航空器分别在离场航线和进场航线上进行其飞行活动。
2.进离场航线为什么要分离?
进行进离场航线分离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减少航空器的相对飞行冲突,减轻管制员的工作负荷,加大飞行流量,确保航空器的安全和顺畅。因为若进离场的航空器都在一条航线内,就相当于一条行车道内有双向行驶的汽车,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车辆相对行驶的情况。相对行驶的情况容易带来两种后果:一种是发生影响安全的事件;另一种是一辆车必须避让,以让另一辆车先行通过,如此一来,就容易造成道路堵塞。空中飞行也是如此。进离场航线进行分离,有利于起飞和降落的航空器各自在自己的航线上飞行,彼此无冲突、无影响。
3.什么是管制扇区?
管制扇区是在管制空域内,按管制责任划分的区域责任。划设管制扇区的目的是为了将某一管制区的工作量分配给不同的管制席位,以减轻单一管制席位的工作负担,确保管制指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