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教师需克服“替罪羊”心理
发布时间:2011-11-14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首席项目主任、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顾问黄德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他所接触的内地职校教师中,工作上普遍存在“不开心”状态。不少内地教师在教学能力和工作态度上存在很多不足,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当中有不少教师看不到自身问题,自我感觉良好。更多时候,他们在抱怨生源差、学校管理差、机制不完善……
这实际上是一种“替罪羊”心理在作怪。他们对于一些问题自己不敢去面对,于是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而怪罪起另一个事件来,这另一个事件就成了自己逃避问题的“替罪羊”。相较于本科院校来说,许多职业院校在生源、管理、机制上的确存在不少问题,处于诸多不利之中,职业院校教师或选择离开,或继续坚守,但留下来的教师如果不去积极适应环境,则极易产生“替罪羊”心理,陷入抱怨而无法自拔。
职业院校教师出现“替罪羊”心理,原因很多,有对职业教育事业的价值观、职业院校的工作方法与方式不认同;也有自身教育技能的缺失、综合素质与情商不高,没有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弱势,遇到困难喜欢向外部去寻找原因,不追问自身的发展。
一些职业院校的领导也认为,教师能力不足是目前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的最大困难之一。因此,克服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替罪羊”心理,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让教师尽快成长,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笔者以为,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以笔者所见,校园内,部分教师不爱读书、不爱学习、不爱思考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教师不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在面对职业院校这群特殊学生时,自然不具备应对的多种教育方法,只会抱怨学生的素质差。
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当为教师安排更多的学习机会,与企业密切结合,让教师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优势。目前,虽然职业学校教师培训项目繁多,但很多培训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对教师发展作用甚微,这类培训很少涉及教师的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实质性的工作,而尤其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真正需要的则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技能和方法,教师培训更需要以案例分析作依托,进一步发展教师思维与能力。(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