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 深化合作 整体推进——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协商会议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1-10-18 浏览量:

   2011年10月11日13日,“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落实《组建战略联盟开展“(德系)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的具体行动。该备忘录是今年初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代表教育部,与德国国际合作协会,以及奥迪、宝马、大众、保时捷及奔驰等五大汽车制造商联合签署的部际合作协议。

    按照工作计划,2011年3月,“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在德国举行。随后,中德联合专家组完成了对首批推荐8座城市11所高职学校的联合评审,确定了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学校作为该项目的首批合作学校。
    本次会议上举行了首批5所合作学校庆祝启动仪式,召开了项目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项目学校信息交流与实施研讨会,并讨论签署了《“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执行委托书》和《“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指导委员会章程》。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建同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已有30年的历史,有很好的合作基础,这次在汽车机电领域再次选择合作,是新形势下中德两国在职教领域开展合作的新举措,必将对中国职业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以及学生就业产生积极影响,并为中外校企合作提供示范。同时,为更好推进中德双方在该项目上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他代表教育部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有关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合作学校举办方要积极支持合作学校的项目建设工作,引导和鼓励合作学校通过校企对接、合作共建实现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二是希望各合作学校以此合作项目为契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系统深入,整体推进,培养更多社会需要、企业满意的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为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三是希望德国国际合作协会更好地发挥中间人的作用,承担项目协调工作、创新学习过程、参与评估工作并为校企合作双方提供咨询服务;希望德方五大汽车生产商更好地为培养培训标准的开发提供专业服务,将好的技术、经验、做法共享。
    该项目拟在相关高职学校试点成熟后,向其他高职学校及中职领域推广,预计2年后参与学校数将增至25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