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天煌杯中国职教科研成果奖表彰决定
发布时间:2010-11-23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职教科研成果奖颁奖会,11月15日在杭州召开。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为会议发来了贺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致开幕词。教育部主管过职业教育的老部长王明达、王湛、吴启迪和来自全国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职教学会系统、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代表共7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宣读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关于颁发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的决定》和《关于表彰本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研究带动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提高职教质量和办学水平,学会在总结2006年开展首届职教科研成果奖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展了第二届天煌杯职教科研成果奖活动,共评出一等奖10个,二等奖29个,三等奖50个,优秀组织单位11个。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为获奖者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关于颁发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的决定
学会[2010]23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展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提高职业教育科研水平,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经教育部批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举办了“第二届天煌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实行广泛参与、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保证质量的原则,得到了各地方学会、学会各分支机构和内设机构、行业教育协会、职业院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参评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与首届相比大大提高。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和评选活动领导小组审定,确定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奖项89个,其中《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等10个课题为一等奖,《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研究——基于公共财政财政视角》等29个课题为二等奖,《港口物流数字化开放实训中心建设研究》等50个课题为三等奖。同时授予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11个单位“优秀组织单位”的称号。希望获奖者和优秀组织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与时俱进,续写新的篇章。
学会号召各会员单位、全国职业院校、职教科研院所和广大职教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带动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010年11月10日
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科学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10名)
|
项目名称 |
研究单位 |
主持人 |
1 |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马树超 |
2 |
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
余祖光 |
3 |
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军伟 |
4 |
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
黄 尧 |
5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 |
沈阳师范大学 |
徐 涵 |
6 |
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的研究与编纂 |
河北师范大学 |
杨金土 |
7 |
职业教育设计系列丛书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
邓泽民 |
8 |
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报告 |
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
陈 衍 |
9 |
“校企一体”的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田秀萍 |
10 |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史纲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郭 扬 |
二等奖(29名)
|
项目名称 |
研究单位 |
主持人 |
1 |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研究——基于公共财政政策视角 |
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 |
顾 滨 |
2 |
用现在竞争将来——上海市南湖职校围绕市场办学的实践 |
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 |
张云生 |
3 |
试析“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
重庆文理学院 |
刘灿国 |
4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新论 |
苏州市职业大学 |
程宜康 |
5 |
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中职毕业后报考高职的政策研究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张 晨 |
6 |
职业教育半工半读的工学交替模式——基于多维视野的分析 |
重庆万州商贸中等专业学校 |
谭家德 |
7 |
多向整合模式——职教培养外向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宁波外事学校 |
俞 毅 |
8 |
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
赵向军 |
9 |
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 |
华东师范大学 |
匡 瑛 |
10 |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与功能研究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皮智谋 |
11 |
以积极家校互动提升中职生抗逆力的实证研究 |
上海市商业学校 |
颜苏勤 |
12 |
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
湖南省教育厅 |
王 键 |
13 |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 |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鲍贤俊 |
14 |
多方参与、团队协作、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改的实践与研究 |
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 |
张金英 |
15 |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刘洪一 |
16 |
多元与成才——职业教育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研究的报告 |
北京市职业教育学会 |
梅汝莉 |
17 |
模具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调查和政策研究 |
广东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
张维合 |
18 |
职业教育评价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胡秀锦 |
19 |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与考核标准 |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刘显泽 |
20 |
杭州市中职校企联动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 |
浙江杭州市教育局 |
沈建平 |
21 |
苏南地区农业职业教育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石丽敏 |
22 |
产学结合“双向参与、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实践与探索——旅游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研究 |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
陈增红 |
23 |
高职教育“123543”人才培养范式的改革与实践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李永刚 |
24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杨炜红 |
25 |
河南省“农家乐”与新型农民培养的互动机制研究 |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
王秀红 |
26 |
创新“以产带训,以研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田 正 |
27 |
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 |
河南省教育厅 |
史文生 |
28 |
我国制造业领域的职业技术教育分析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曹 晔 |
29 |
海西产业发展与高职人才培养 |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
李斯杰 |
三等奖(50名)
|
项目名称 |
研究单位 |
主持人 |
1 |
港口物流数字化开放实训中心建设研究 |
上海港湾学校 |
马 群 |
2 |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 |
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
王质明 |
3 |
生涯发展视野下轻度智障学生初职教育课程的研究 |
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
夏 峰 |
4 |
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理论、方法与案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汪 治 |
5 |
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赵居礼 |
6 |
基于ISO9000的高职院校“四方三层”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马必学 |
7 |
中职全程化任务型发展性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
戴智敏 |
8 |
交通高职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研究 |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王剑华 |
9 |
高职商贸类专业产学合作教育与促进濮阳经济发展研究 |
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
付子顺 |
10 |
产业集群?高等职业教育?二元研究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胡承波 |
11 |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的研究——行业主导:“13+5的江苏模式”探析 |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顾坤华 |
12 |
产学研合作高职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贾宝勤 |
13 |
完善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和机制研究 |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张庆宇 |
14 |
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
王文槿 |
15 |
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研究 |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陈拥贤 |
16 |
校企合作共建工作站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
李庆宁 |
17 |
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结构适应性与对策思考 ——江苏案例的经验分析 |
扬州市职业大学 |
刘正良 |
18 |
职业教育专业技术课程开发方法研究 |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
龚 雯 |
19 |
新兴行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会展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开发 |
北京市对外贸易学校 |
于承锦 |
20 |
培养交通行业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改革研究与实践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蒋 玲 |
21 |
智障学生专业技能精致化教学的实证研究 |
上海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 |
沈 立 |
22 |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何履胜 |
23 |
职业培训与提高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研究 |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杨印山 |
24 |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改中“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
单慧芳 |
25 |
中职生有序教育模式研究 |
重庆市梁平职业教育中心 |
李少军 |
26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陈 荷 |
27 |
制约我国航海英语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 |
江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刘 岗 |
28 |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半工半读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 |
贾佩新 |
29 |
旅游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
大连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江 彩 |
30 |
行动导向的多元化中职课程模式研究 |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
郑 重 |
31 |
关于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
江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王建华 |
32 |
园林园艺类中高职课程结构衔接与教学计划一体化的研究 |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黄 建 |
33 |
创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与提升教师科研素质的研究 |
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
徐元俊 |
34 |
基于中德职教合作项目的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与探索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孔庆华 |
35 |
“工学结合-顶岗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高职院校工程监理专业为案例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郑惠虹 |
36 |
中职机电专业“双七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浙江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江建华 |
37 |
高等职业教育概论 |
浙江工业大学 |
李海宗 |
38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机制研究 |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
周建松 |
39 |
中职文秘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
浙江瑞安市职业中专学校 |
林淑贞 |
40 |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探讨 |
山东淄博职业学院 |
韩宗宾 |
41 |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研究报告 |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武马群 |
42 |
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研究 |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王江清 |
43 |
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 |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
周建华 |
44 |
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赵建新 |
45 |
玻璃分析检验员职业教育研究报告 |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 |
毕 洁 |
46 |
进一步加强河南省职教集团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 |
河南省信息管理学校 |
王志电 |
47 |
PBL在学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山西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
文艳平 |
48 |
上海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与方案探讨 |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陈晓莉 |
49 |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刘良华 |
50 |
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研究 |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孙元骁 |
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
优秀组织单位
(11个)
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
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教育学会
教学工作委员会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
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
中国冶金教育学会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