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高职生走进非洲


发布时间:2010-08-1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
    “从左向右分别是:若若、强子、仙人掌、娇娇、土豆……”通过互联网的视频聊天,在遥远的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唐艳昭向记者展示几天前聚会时,他和校友们一同拍的合影。

    “在校的时候,大家就在一个楼层上课,毕业了,在遥远的非洲工作,还常在一张餐桌上吃饭。”这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告诉记者,他在坎帕拉的同一个系的校友就有十几个。“星期天有时间了,招呼一声,大家就聚到一块儿去了。”在唐艳昭看来,即使是在万里之遥的非洲,他们并不孤独。“在这些校友当中,还包括一对上学时的‘恋人’。”他笑着补充说。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走进非洲已成为外语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热潮。

    唐艳昭就读的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每年都有毕业生到非洲就业。该校法语专业2008届毕业生一共52名,毕业后全部到非洲工作;而英汉同声传译系2008届到2009届毕业生在非洲就业的有近70人,而今年还未上大三的08级学生已有20人与用人单位有约,毕业后将被派往非洲工作……

    难怪该校法语系系主任姚佳颇自信地告诉记者:作为一所语言类高职院校,该校历年法语专业毕业生已遍布非洲北部和中部约70%%的国家。

    “高职毕业生需求大、薪酬较高。”该校英汉同声传译系系主任李晓亮介绍说,正是这些原因,许多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毕业生都愿意“走进非洲”。

    今年快过春节时,学院的毕业生黄海平见到了以前只在地理书上见到过的撒哈拉沙漠。而之所以最终选择接受被外派至这个一望无际全是荒漠的地方工作,黄海平直言,可观的收入是原因之一。

    “我4月份就拿到了2500美元的报酬。”黄海平并不掩饰对于收入的满意。

    而法语系主任姚佳则介绍说,一般情况下,刚和单位签协议的时候,这些在非洲就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月薪是6000至8000元人民币;工作两年以上的毕业生,最高年薪可以达到15万元。

    在教学中,该校也注意到了这一就业热潮,学校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无疑又助推了这一热潮。

    学院法语系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出国就业指导讲座。“由于法语专业出国就业主要是前往非洲,所以我们的讲座也以到非洲就业指导为主。”法语系专业带头人许璐民介绍说。

    而针对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非洲就业热,学校更是请来了用人单位在非洲的工作人员现身说法,介绍非洲阿拉伯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传授如何与当地人相处的“秘笈”。

    当然,想家是每个初到非洲工作的学生常有的事,王月东到非洲后就因为想家哭过。

    一次,她到地中海岸边,看着平静的、清澈的、分层次的海水,她突发奇想,要从水中游回故乡。这个秦皇岛的女孩儿甚至把线路都想好了:“从地中海出发,经苏伊士运河到红海,然后进入印度洋,再经过南海、东海到渤海湾,就可以游回到家了。”

    对于这些初次踏入职场的高职毕业生,每个人到非洲后都会面临着想家的考验。

    黄海平也不例外。每次吃方便面的时候,他就会想起祖国。这些方便面正是从国内历经3个月的海上漂泊,和两个月的陆地运输送来的。

    黄海平生活工作的地方就在撒哈拉沙漠里面。这里气温在50摄氏度以上,地表温度有时能达到70摄氏度,每天都可能遭遇沙尘暴。尽管这里有骆驼、沙漠狐、蜥蜴、蝮蛇、野生黄羊等动物,却几乎没有土著人在这里生活。

    但黄海平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还算满意:蓝色屋顶的板房是这片沙漠中最美的建筑;空调、卫星让他们感受着现代文明,而没事儿时,还可以随时到互联网上“冲浪”。

    “我有时也会拼命想,到艰苦的非洲工作究竟值不值。”黄海平告诉记者,他也难免会烦躁,但他总是对自己说:“恶劣气候下的沙漠,是对自己最好的锻炼;而在非洲工作生活的经历,将是自己最宝贵的收获。”

    中基发展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国际事业部副总经理王秀丽告诉记者,在招录到非洲工作的员工时,高职毕业生颇受该公司的青睐。

    在她看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薪酬方面的要求相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低一些,同时公司对到非洲工作员工要进行封闭式管理,而高职毕业生则相对来说更加踏实肯干、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