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的国际高中的五大使命和任务


发布时间:2010-07-3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作者:俞敏洪 环球时报

 

  新东方的国际高中教育要做到真正的国际化、创新化和个性化,我们要实现五大使命和任务:保留中国教育中优秀的元素、引入西方教育中合理的要素、全面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弘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同情心、价值观和世界观。

  保留中国教育中优秀的元素、引入西方教育中合理的要素

  其实,在我的心目中间,我一直想做的新东方国际化的高中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不仅仅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的高中,我想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间做一个既能够把中国教育,又能够把西方教育结合起来的东西。我可以做全面的西方课程引入过来。比如说我把全美的高中课程引过来,如果我去跟美国某一个学校谈合作还是很容易的,我干脆从高一一直到高三全部是西方课程,由于这样的高中是西方社会非常认可的,那么我们这些孩子最后他们出去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现在有些学生在学A-level课程,我认为这不是我想要的。就是说我不希望中国的孩子最后丢掉了中国的东西,只认西方的。所以我在新东方的系统里面一定要加入强大的中国元素的东西,中国元素中的东西一定不是现在的学生所上的这么多课,到最后变成了一个什么状态呢?就是刚才说延迟满足能力。

  我们中国孩子所有学科的内容都是过分的填鸭式的,过分满足了,不是满足,到最后就是厌足,对每一门课都讨厌。西方的巧克力店,原来雇学徒的时候,因为学徒都很穷,所以就出现两个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老板雇完学徒之后,就让学吃巧克力,别的什么都不许吃。最后学徒一辈子不想吃巧克力了。另外一个是老板看着学徒,就要过一两年以后学徒还偷巧克力吃。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用第二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们,让他们尝到知识的力量,始终都咬尝试到。我们现在所有的教学都是第一种教学,其实我们应该采取第二个方式。高考完了还有几个孩子记得高考的内容呢?

  比如说能够对历史无比的感兴趣最后终身研究历史,保持着重大兴趣的像袁腾飞这样的人没有几个,真的没有几个。中国的教育合理成份是有的,相对来说知识的度要比西方社会高一点。我始终认为中国孩子的智商和接受能力比西方孩子要高。确实如此,就是在同等的西方学习条件下,因为我女儿在国外学习,就能够看出来,我觉得她平时也不怎么认真学习,因为她有很多的爱好,画画、旅游啊,但是她的成绩,课程的平均接受成绩总是高出西方人。那个学校里面一半中国人,一半西方人,中国人就是变成了她的死敌,西方人根本不在她的眼中。确实中国孩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强。

  所以,吸收中国教育中间的优秀成份,使中国学生知识点某种意义上超过西方整体上。我觉得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用高考这是合理的。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很简单,就是通过比高考要低的考试系统,就表明了学生是全面学习的系统。我们中国的教育到高二分文理科,这不是一个问题。尤其对新东方来说不是问题。我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课程,并且我们的课程可以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接下来我们不用参加高考就没有必要把文理科分得太清楚。我们可以把“中西方文化比较史”放进去,而这门课恰恰是我最感兴趣的。比如由像我们的家长来讲东西方文化比较史,而不是正式的历史老师来讲。

  就是你可以让学生知识上更加全面地吸收,并且给他留有把好奇心留下来的兴趣空间。

  我们可以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一些很有意思的选课。中西方文化比较史是大学的课程,国学实际上也是大学课程,都可以让学生选。北京是一个知识型人力资源比较密集的地方,而我又是在这些人力资源中有一定能力可以调动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很简单,就是必须把西方优质教育在中学的时候引入进来。甚至有些课可以同时开,比如说中文的教学课和英文的教学课可以同时开。我曾经比较过,因为我女儿的教材非常厚,我就比较过中国这么薄薄的一本教科书,国外的教科书都是很厚的。我就发现同样的物理课程,放在一起上,一个老师用中文上,符合中国的教学传统,让他参加会考,另外一个老师利用兴趣引导,用英文上物理课,一点不冲突。我对物理不懂的,我拿女儿的物理书能够从头读到尾。因为他们系统的讲解,精美的图片,先进的实验方法。但是在中国不太容易拿这么厚一本教科书给学生自己读书。所以,扩大学生眼光的课程体系可以引入进来。

  我一直想为什么中国的教学体系中间,不能合理地引入西方的开发学生兴趣为主的课程体系?而只是始终坚持死记硬背的课程体系?当然还有一个成本概念。西方的一本教科书,成本就得200块钱人民币。卖价是五六十美元。中国人那么多,上课的学生每人发一本,中国国库就没有了。但是还有办法,比如说现在信息系统那么发达,实际上我们可以用电子版本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分享。当然怎么样做,我也在想。但是至少在新东方这个体系中间我们必须要这个东西,把西方的因素引进来。那么与此同时这就解决了一个问题,因为我觉得中国的人才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中西方文化、知识和语言融合的问题。那么国际高中对于新东方来说,国际化的高中孩子学习三年,英语基本过关,这是新东方必须要做的,我认为是必然的,应该能够做到。但是光语言通是不管用的,他必须是思维能够整合在一起,然后文化整合在一起,这样的话才能够达到真正的中西方教育的融合。

  除了这个以外,我实际上是把国际高中带有实验性地做的,为什么我那么着急?为什么花钱盖几栋楼做国际高中,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原因就是后面三个。

  全面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第一是人格培养应该是作为新东方国际高中的核心要素做的。刚才说的延迟满足能力之类的,都是人格的培养。你培养一个孩子面对诱惑不动心,能够在关键的时候他能够等待的能力,这就培养孩子某种意义上的成大业的能力。这些东西都应该在学校的课程中间和日常生活中间设计进去的东西。这些如果不设计的话,你作为老师作为榜样、表率是不管用的。我在新东方已经够做表率了,但是很多人跟我背道而驰的。后来我发现这种体系观点,必须培训;培训的重要性,你做榜样,新东方1.5万人怎么看见我这个榜样?所以必须要有体系化的东西。对学校也是一样,中国天天说老师的精神要高尚、善良,其实看不见有形的东西不管用。

  人格培养方面人的品德品质的培养,人的心灵的培养和人的精神能力的培养。心灵是对内的,精神能力是对外的,心灵比如说宽容、大方;精神能力包括勇敢、面对挫折不怕失败、勇往直前。把这三个方面做好了,我们学生的人格就比较健全了。比如说人是善良的,从心灵上来说,心灵是宽广的,从精神上来说他是勇敢的。这样的孩子出来以后到任何地方都不太可能失败。我个人一直认为我的人格是比较健全的。如果让我描述的话,刚刚那三大方面的话我的身上从善良来说我是具备的,善良我具备,从心灵上来说的宽广我也具备,从精神上来说勇敢也不用说。这些能力如果到高中他养不成的话,基本上这辈子就没戏了。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弘扬学生的个性发展

  某种意义上说,新东方至少在北京这是第一届高中生,我们在扬州已经毕业了好几届了。恰恰在这个地方我能够做真正的实验,因为扬州比较远。这里面也包括培养孩子的快乐能力。人的重要情感是快乐,刚好新东方有这个环境,我觉得可以做到。未来我想挖一个湖,在里面放点鱼,让学生游泳抓鱼。刚好还在大山边儿上,1200多米的山,学生爬山锻炼体能的机会也非常丰富等等,都要把这些考虑进去,当然我们要通过系统来做。

  那么还有一个必要要做的,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其实都应该能够做到的。有一次我跟长三角的校长分会的时候,我说你们有多少学校校长每年春游和秋游是坚持进行的?带着孩子出去看一看。有多少孩子在月亮升起的时候到野外看看星星和月亮。几乎没有校长举手。因为三年前有一个校长带着孩子春游,结果翻车死了几个人,江苏省就下了一道命令不允许出游。

  我在跟踪西方的教育系统,我女儿一年两次跟同学出去徒步,每次徒步四天,出了事儿自己承担,学校不负责,老师不带领。但是,当然体系比较完善,当然如果出了事找保险公司。咱们公司是这样,保险公司也能赔,但是家长就不买账,带着被子就到学校里面住着。你不给我赔,我就坚决不走。我们在江苏的扬州学生里面两个孩子打闹,摔掉了门牙,家长就舍不得不干了,就住在学校里,非要我们赔到,赔60万。你怎么让我们赔60万啊?这样不行的话,爷爷在医院里病危居然推着病床吊着点滴到我们校园里来了,我们姥爷都死在你们校园里,你看怎么办。这就是属于中国社会系统的不理性,也导致了所有学校的校长不敢带着学生出去了。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所以,中国整体上来说,就是社会素质没有统一化。人家的社会素质统一,我的孩子如果我孩子摔断了腿也跟学校没有关系,就可以了。只要有一个家长做不到,就像法律一样,我们我们不能多某个家长

  但是呢不管家长怎么有意见,我认为至少在我们这个高中里面,我们要跟家长签协议的,孩子如果出去玩受伤了,不能找我们学校,要找保险公司。中国很多教育就是因噎废食,你看所有的学校停止课外活动,因为害怕出事。但是我觉得可以在小范围之内做的。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内容。

  还有一个,刚才王鹏提到在学校中间另外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孩子的真正个性化健全和发展。这是第四大内容。第一大内容是保留中国教育中间的优秀成份,拓展西方教育中间合理的要素。第三是人格的培养,与学校的结合,第四是个性的发展。

  这个孩子到底哪方面强?我有一个设想,比如说,孩子进入高中以后,你就必须选一个体育项目把它做到极致状态,就必须选一个艺术项目把它做到极致状态,你就必须选一个学科把他做到极致状态这也是西方教育方法。比如说我的女儿音乐吹长笛,学科是数学。中国的孩子最要命的是所谓北大校园要发展怪才,在中国真的没有怪才了,都变成鹅卵石了,还有什么怪才?所以我觉得如果说跟西方教育接轨的话,这一点可以接轨。真正的对他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不是说你看你挺外向的就做外向的事情。不是这样的,而是经过反复的观察考验。如果孩子从小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辈子都会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想要的东西。

  培养学生正确的同情心、价值观和世界观

  最后一个,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一点,一个学校的责任在于培养孩子对于社会和世界的理解,并且对于社会和世界的同情和仁慈。

  这个东西也是可以在学校做到的。但是我们的教育系统当中是没有的。所以,在新东方方面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系统。让他们怎么样达到所谓的理解、谅解,能够把孩子的同情心和仁慈心给激发出来。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安排孩子的时间去贫困地区比如实习、考察、义工,去孤老院体验这些地方体现人世间的苦难和沧桑,进一步增加孩子的地位,同时增加他们对父母以及对社会的感恩能力的认知。

  我觉得在教育中间,如果中国的教育能把这五大内容做到了,就是比较完美的教育。就是中西方的结合,人格的塑造,个性化的弘扬,以及最后是对社会的认知和感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