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汽车产业对应重点专业供需分析


发布时间:2010-04-2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麦可思研究
     在麦可思连续推出12大振兴产业所对应专业的供需分析后,不间断收到高校相关部门索要调查报告的邮件,显示出各院校对其的高度关注。这份以第一手调查数据为依据的社会需求论证报告是建立在麦可思多年积累起来的全国大样本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的基础之上,能够给高校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帮助高校锁定社会需求,以改进培养方案。
 
      本期“特别策划”继续推出国家振兴产业中的船舶工业、汽车产业所对应的重点专业供需分析,以帮助高校配合国家振兴产业发展,调整相关专业结构。
 
     
       船舶工业对应重点专业供需分析
      本分析报告基于2007届和2008届在船舶工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实际就业数据。抽样调查从事船舶工业毕业生有效问卷总数为7884份,其中2007届有效问卷数为3946份,2008届有问卷数为3938份。调查覆盖了船舶工业所招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全部职业和专业。
船舶工业对应的本科应届毕业生的主要职业
船舶工业对应的主要职业
对本科人才
需求量排序
该职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元)
机械工程师
1
2609
机械工程技术员
2
2008
机械技术员
3
1706
发动机和其他机械装配技术员
4
2070
舰艇建造师
5
2957
工业机械技术员
6
1973
电气工程师
7
2868
电气工程技术员
8
2190
机械绘图员
9
1990
产品安全工程师
10
2326
工商业设计师
11
2575
船舶技术员
12
2659
工业工程师
13
2728
工业工程技术员
14
2009
电气技术员
15
2207
汽艇机械技术员
16
2630
工模具技术员
17
1872
注:本分析数据是基于对2007届、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数据。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全国调查。
 
 
船舶工业招聘的本科毕业生的主要专业
船舶工业对应的主要
本科专业
对各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排序
该专业在船舶业中
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元)
当前供求关系
分析判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2167
供不应求
车辆工程
2
2417
供不应求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3
2319
供不应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
2342
供不应求
自动化
5
2521
供求平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6
2344
供不应求
轮机工程
7
2963
供不应求
热能与动力工程
8
2380
供不应求
工业设计
9
2476
供求平衡
船舶与海洋工程
10
3078
供不应求
工业工程
11
2308
供求平衡
电子信息工程
12
2299
供大于求
物流管理
13
2781
供不应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
14
2398
供求平衡
测控技术与仪器
15
2230
供求平衡
      注:本分析数据是基于对2007届、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数据。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全国调查。供大于求是指专业就业率低于所属大类全国平均就业率2个百分点或失业量位居前10位的专业;供不应求是指除供大于求专业外,专业就业率高于92%,并且高于所属专业大类全国平均就业率2个百分点的专业;供求均衡是指除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以外的其它专业。
 
 
船舶工业对应的高职应届毕业生的主要职业
船舶工业对应的主要职业
对高职人才的
需求量排序
该职业高职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元)
发动机和其他机械装配技术员
1
1578
机械技术员
2
1583
工业机械技术员
3
1797
机械工程技术员
4
1733
加工金属或塑料的数控机床操作维护员
5
1623
数控设备加工程序编制员
6
1672
舰艇建造师
7
2472
机械绘图员
8
1607
汽车机械技术员
9
1575
产品安全工程师
10
1693
机械检查员
11
1389
工模具技术员
12
1600
电气技术员
13
2052
船舶技术员
14
2127
机械工程师
15
2167
机械维护技术员
16
1495
汽艇机械技术员
17
2555
工业工程技术员
18
1354
      注:本分析数据是基于对2007届、2008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数据。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全国调查。
 
船舶工业招聘的高职毕业生的主要专业
船舶工业对应的
主要专业
对各高职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排序
该专业在船舶工业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元)
当前供求关系
分析判断
机电一体化技术
1
1762
供求均衡
数控技术
2
1564
供求均衡
模具设计与制造
3
1788
供求均衡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4
1607
供求均衡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5
1737
供求均衡
机械设计与制造
6
1841
供求均衡
轮机工程技术
7
2320
供不应求
船舶工程技术
8
2180
供不应求
电气自动化技术
9
1825
供不应求
应用电子技术
10
1661
供求均衡
汽车运用技术
11
1411
供求均衡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12
1913
供不应求
      注:本分析数据是基于对2007届、2008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数据。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全国调查。供大于求是指专业就业率低于所属大类全国平均就业率2个百分点;供不应求是指专业就业率高于90%,并且高于所属专业大类全国平均就业率2个百分点;供求均衡是指除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以外的其它情况。
 
            
      汽车产业对应重点专业供需分析
      本分析报告基于2007届和2008届在汽车产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实际就业数据。抽样调查从事汽车产业毕业生有效问卷9777份,其中2007届有效问卷数为4820份,2008届有效问卷数为4957份。调查覆盖了汽车产业所招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全部职业和专业。
 
汽车产业对应的本科应届毕业生的主要职业
汽车产业对应的主要职业
对本科人才
需求量排序
该职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
平均月收入(元)
汽车个别部件技术员
1
2280
机械工程师
2
2604
机械工程技术员
3
2009
汽车机械技术员
4
2306
机械技术员
5
1704
发动机和其他机械装配技术员
6
2063
工业机械技术员
7
1961
电气工程师
8
2861
电气工程技术员
9
2190
机械绘图员
10
1984
工商业设计师
11
2604
      注:本分析数据是基于对2007届、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数据。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全国调查。
 
汽车产业招聘的本科毕业生的主要专业
汽车产业对应的主要
本科专业
对各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排序
该专业在汽车业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元)
当前供求关系分析判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2167
供不应求
车辆工程
2
2421
供不应求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3
2312
供不应求
交通运输
4
2169
供求平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5
2343
供不应求
自动化
6
2501
供求平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7
2332
供不应求
热能与动力工程
8
2384
供不应求
工业设计
9
2493
供求平衡
工业工程
10
2290
供求平衡
轮机工程
11
2963
供不应求
电子信息工程
12
2258
供大于求
物流管理
13
2727
供不应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
14
2379
供求平衡
 
      注:本分析数据是基于对2007届、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数据。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全国调查。供大于求是指专业就业率低于所属大类全国平均就业率2个百分点或失业量位居前10位的专业;供不应求是指除供大于求专业外,专业就业率高于92%,并且高于所属专业大类全国平均就业率2个百分点的专业;供求均衡是指除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以外的其它专业。
 
 
汽车产业对应的高职应届毕业生的主要职业
汽车产业对应的主要职业
对高职人才的
需求量排序
该职业高职生毕业半年后
平均月收入(元)
车身修理技术员
1
1237
汽车机械技术员
2
1409
客服代表
3
1831
销售工程师
4
1876
销售代表(机械设备和零件)
5
1914
汽车个别部件技术员
6
1561
销售经理
7
1962
发动机和其他机械装配技术员
8
1471
保险理赔员
9
1529
机动车的电子设备安装和修理者
10
1467
存货管理员(储藏室、库房的)
11
1292
存货管理员(销售区的)
12
1329
高科技、加工业和技术产品的
批发销售代表
13
1982
生产及操作人员的初级主管
14
2100
市场经理
15
2945
市场研究分析家
16
1257
产品促销员
17
2183
总经理和日常主管
18
1556
      注:本分析数据是基于对2007届、2008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数据。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全国调查。
 
汽车产业招聘的高职毕业生的主要专业
汽车产业对应的
主要专业
对各高职专业人才的
需求量排序
该专业在汽车产业中
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元)
当前供求
关系判断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
1469
供求均衡
汽车运用技术
2
1486
供求均衡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3
1814
供求均衡
汽车电子技术
4
1511
供不应求
市场营销
5
1936
供求均衡
计算机应用技术
6
1475
供求均衡
物流管理
7
1669
供求均衡
机电一体化技术
8
1767
供求均衡
国际经济与贸易
9
1833
供大于求
应用化工技术
10
1533
供求均衡
物业管理
11
1514
供求均衡
数控技术
12
1561
供求均衡
电气自动化技术
13
1828
供不应求
      注:本分析数据是基于对2007届、2008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数据。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全国调查。供大于求是指专业就业率低于所属大类全国平均就业率2个百分点;供不应求是指专业就业率高于90%,并且高于所属专业大类全国平均就业率2个百分点;供求均衡是指除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以外的其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