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校遗忘的角落


发布时间:2010-04-05 浏览量:

      高校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社会需求的范围包括社会的科研需求和生产需求,但是首要是要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仅包括青年人的教育要求,也应该包括中老年的教育要求。一提起中老年教育,人们容易理解为老年大学式的非学历教育,其实还有学历教育。我来讲两个故事。我在美国读书时曾选了一门“国际商务”的课,课堂里基本是读MBA的人,平均三十岁,居然有一位老太太。我就问老太太,“Madam,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ith a MBA degree?"(夫人,您拿个MBA学位有啥用?)老太太说,自己喜欢商科,年轻时自己读不上,现在高等教育普及了,于是退休后自己掏钱来那个学位一了夙愿,不为了就业。第二个故事是我去年在美国检查身体,一位黑人护士大约五十多岁,她喜滋滋地告诉我她修完最后一门课就可以拿到学士学位了,她那欢快的声音和喜悦表情令我至今难忘。她说,拿学位不是维持目前工作的条件,修课是医院出的费用。

      现在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年社会,这些老人中的许多是年轻时想读大学没条件的。我是七七级的,那一年考试覆盖十届中学毕业生,500多万考试就录取了二十来万,那年还有更多想读大学的人没进考场。想想看,到1999年高校扩招前,中国有多少人想读大学没读上?有多少人想在余生中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在青年生源急剧下降的今天和将来,这样有支付能力的巨大生源难道不是社会的有效需要吗?高校生源竞争岂只在中学战场?

      我的大学不是梦,中老年人在行动!

      和谐中国包括文化中国和经济中国,教育好中老年人是建设文化中国的需求!学历教育不是青年人的专利,也是中老年人的权利,国家应该为中老年人的学历教育另辟录取阳关道,不能坚守青年高考的独木桥。上亿的中老年人不应该是被高校遗忘的角落。

      谁知道家长这个人群

      高校已将他久久遗忘

      当年他曾在考场徘徊

      为什么从此音容渺茫

      当年她曾与大学有约

      到何时她再来此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