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职教重心高移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0-03-31 信息来源: 教育资讯
一、发展高职。从世界各国高职发展的情况看,那就是“快”。1980年,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就学人数各为20.2万人、12.1万人、452.6万人、126.8万人:到1994年,德国增长了26.8万人;到1996年,法国增长了21.8万人;到1997年,美国增长了94.44万人;到1999年,日本增长了42.9万人。在美国,800余所社区学院几乎遍及全美各个社区,其所提供的高中后职业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大致有两条途径。一是将中职校升格。比如德国从1968提起将升格的中等职校称为高等专科学校。二是加强原有高等专科学校的职业性或新创办高等职校。如法国的大学技术学院、芬兰的高等技术学院。由此可见,职业技术教育层次重心上移,决不是中职简单地向普通大学专、本科过渡,而是在保持自身特色的情况下,打通培养更高层次职教人才的渠道。
二、中职:萎缩与需求。世界发达国家的职教发展史表明,中等职教在整个中等教育体系中的比例在逐渐减少。20世纪初到50年代初,世界发达国家的中等职教在整个中等教育体系中所占比例一直持续上升,1948年达到40%左右,是中等职教的鼎盛时期。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这一比例逐渐下降,1955年为30%,1965年为28%,1975年为18%。1980年,日本中职生占高中段学生的比例为31.7%,到1999年则下降至25.12%。美国1982年相应的比例为34%,到1994年下降为25%。这些国家中职萎缩的根本原因是受教育者进入人才市场后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另外,在急剧变革的社会面前,人们存在着更多的“奢望”。比如,德国的许多年轻人就不愿意再干手工这一行,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受到白领职业的培训。当然,也不全是如此。由于对中等技术工人仍有很大的需求,韩国政府计划继续扩大职业高中的学生数。1990年职高学生数所占高中段比率为32%,1995年为49.7%,2000年则突破了这—记录。职业技术教育层次上移确实是大势所趋,但是上移的程度是与各国、各地区的人才需求和经济实力成正比的。
三、建构体系。终身教育理念被广为接受与职教层次重心高移—拍即合的结果是,建立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当然,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了先行者。韩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成是:3年制职业高中——2年制专门大学——2年制产业大学——高级职业学校研究生院。德国的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互相补充,形成了从徒工职业学校、职业补习学校、中等专科学校到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的独立而严密的职业教育网。
美国国际商务课程的内容
—、分析竞争的基本因素变化。公司在某一市场上成功的战略在另一市场可能行不通甚至是错误的,因为产品价值的概念可能发生变化,商业技巧、与供销商的关系处理、潜在顾客的兴趣等都可能发生变化。要占领新市场,必须分析这些变化,考虑应采取的措施,熟悉贸易对象国家的政策、法规、风俗习惯,做到“知己知彼”。这是课程设置的第一层次。
二、分析国内政策及其对国际商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运用一系列企业案例分析,调查研究企业怎样面对外国政府政策的影响,避免不利的政策,利用有利的政策,进行有效预测。在这—层面上,学习不只停留在理论上,实践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案例分析具有其实用性,对学生将来真正从事商务活动有极大帮助。
三:、研究国际经济组织和秩序,如GATT和NAFTA是怎样影响并改变国际商业运作的,考察国际问题,如环境、人权等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微妙影响。将本专业的学习细分,有助于学生从细部考察。
四、研究信息社会下的国际贸易。互联网的出现,使国际贸易的发展更为迅速、发达,信息的获取速度和数量成为竞争的关键。这方面的内容安排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方式
德国职业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教师,即专业理论课教师、普通教育课教师、专业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普通教育课教师一般是经过四年制完全制小学教育获得上大学资格的,也有—部分职业学校的理论课教师是中等教育结业以后,先经过“双元制”培训,再在职业完全中学获得上大学资格的。此后,在教师培养的第—阶段,他们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学习四至五年后,要通过大学毕业时的工程师资格考试或国家第一次考试,即大学毕业时的学位考试。然后,是为期—年的企业实习(普通教育教师为二个月),进入教师培养的第二阶段。在此期间,他们应获得本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和设施并学习经济合理的工作方式。一年的企业实习后,便开始了极为重要的教师预备实习期,实习期为两年,是在两个机构内同时进行的,即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学院。在预备实习期的第一年中,新教师在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上—些课,规定至少达到90课时。这一年结束时,校长根据教师教学的效果,决定是否让新教师独立上课。在预备实习期,实习教师每周还有一天到教师进修学院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专业实践课教师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两项:1、在“双元制”职业学校中给学生上专业理论课的实验课;2、在全日制学校上专业实践课。专业实践课教师的培养,主要是提高实践知识和技能水平,并学习教育学和专业教学法的知识。他们的培养主要是在小学和完全中学毕业后,经过三年或三年半的“双元制”职业培训,然后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继续学习:A、具有三至五年的有实际工作经验后,在一年制技术管理工人学校学习;B、具有至少两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后,在两年制的技术员学校学习。专业实践课教师培养的第—二阶段在职业学校里进行。在那里,他们听课、试讲,逐步独立授课,同时还在教师进修学院参加教学法、方法学以及教育学、学习法等方面的学习班,两年后须通过合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