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去行政化的路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0-03-0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
      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其中一个话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高校去行政化。高校是不是越来越像个衙门?为什么会这样?怎样能去除行政化?什么时候学校能更像个学校?……

      3月4日晚上,中国青年报与中青在线的两会系列访谈栏目,专门请来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和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行政部门干预过多会使教育体系完全崩溃

    很多人一说高校行政化,第一反应就是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但是,行政化不是简单的一个校长级别的行政化。行政化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赫冀成代表认为应该从3个关系去考虑这个问题。

    第一是政府和大学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政府是不是完全按照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把高校看成是政府的一个下属单位,完全按照政府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学校。还有,干部怎么选拔,包括政府和学校之间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怎么处理等等。

    第二是学校内部的关系,比如说,学校内部的模式管理和设置,干部的提拔、应用等等。在赫冀成代表看来,目前中国的高校有3个体系,与之相对应的还有3种权利。一个是党的体系,这个在中国一定要有的;一个是以校长为首的体系;还有一个是教师们组成的学术体系。另外形成了3种权利,一般来说,多数的学校感觉到学术权利不够到位,有时学术权利可能被别的行政权利干扰,所以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是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实际上,除了教育部是高校的管理部门,其他主管部门的一些政策,高校都得充分考虑。比如说科技部,曾经下文说教师可以从事第二职业,在外面工作两年后回学校还必须接收。赫冀成代表一直反对这件事:一个教师如果可以从事很多工作,可以在外面做生意,同时还可以教课,两者很难兼顾。但是科技部门有这样的政策,学校就必须执行。

    “我们感觉到政府各个部门对我们有很多制约,好像在他们的热心的指导下,我们的自主权不够了。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主导思想是想支持高校搞好。”赫冀成代表说。

    王树国代表也同意这个观点:“从政府来讲,包括现在与高校有关系的部门,它们的愿望是好的,都希望我的支撑、我的干预对你来说是好的,但是实际上,他们没想到教育是有自身规律的,干预过多,会使教育体系自身完全崩溃。”

    王树国代表说:“政府更应该关注教育的公平,让所有的孩子至少在机会上是公平的。这是政府的职责。至于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这倒是学校自身的问题,政府不要干预。”王树国代表说。

    校长不愿意干部队伍很大,更喜欢教师队伍很大

    二十世纪末,哈尔滨工业大学曾经进行过一次大力度的改革,精简行政机构,合并了13个部门。改革的本意是希望行政部门更好地为学术部门服务。没想到刚刚合并完机构,学校就接到与精简部门相对应的一些政府部门的电话,抱怨学校不重视自己的工作。

    王树国代表感觉很无奈:不是学校不重视这些部门,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合并后的机构一样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但是学校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政府设置很多机构,学校是下面的一节链条。“现在支撑高校发展的资源绝大部分都来自行政部门,你必须顺应它的体系,维系学校的正常运营。如果学校不按照这个行政体系去‘对应’,做不好很多文件的下达,可能就会受到批评。”他说。

    人事制度也很让学校头疼。高校有很多特殊、优秀的人才,也必须按照国家现行的人事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但是这不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一方面是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把学校做好,另一方面学校要应对各个直属机构下达的任务。不能说这些任务不好,但是在某些方面它们和教育发展不是一个规律。”王树国代表说。

    学校的行政管理也很重要。王树国代表说,如果有一支专业化的高校管理队伍,它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但是现在两者脱节。

    赫冀成代表也有同感:“作为校长,我们都想把各个处压缩和减少。校长不愿意干部队伍很大,喜欢教师队伍很大。”

    他们都对正在征求意见的《纲要》寄予厚望。“我们由衷地希望这次《纲要》提出来以后,包括去行政化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大学体制机制能够有效地建立起来。有一条准则我认为大家要坚持,一切不利于人才培养的都应该把它去掉。”王树国代表说,“高等学校比社会更渴望能够去行政化。”

    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出现一批真正的教育家

    很多老学者都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教育家。因为所有的一切都要按照行政运作体系来运行,在这种管理体系下大家同步走一个模子,不可能会出现创新思想。

    以评估为例,赫冀成代表说,现在的评估是一套评估体系。他赞成单项评估,科研就是科研评估,教学就是教学评估,单项评估有可比性,能反映出学校的特点。

    王树国代表补充说,学校评估并不是教育系统内部自身的事情。实际上学校应该接受社会的评估。因为你所有的成果,不管是科研成果还是其他成果最后都要交给社会,所以我们不要关起门来自己评估,还要听取社会的声音。“它有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需求,这才是真正教育的文化生态,这样的生态才是真正健全的。”

    “说实在的,当校长有压力,压力也很大,但是这种压力来自同一个尺度下标准的衡量,所以这样做起来很累,因为你不是主动做,是接受任务去做和被动地做。”王树国代表说,“一旦把自主权给校长以后,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是你自己要去想如何把学校质量办得更好,这对人是一种考验。”

    王树国代表认为,从大学角度来说,一些有历史的大学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模式。如果国家真正能够协调相关的资源供给不受行政的干扰,在这个前提下各个学校会把自己的特色做得更好,甚至有一些潜在的还不敢实施的想法,能够在自主办学的体系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们希望,如果真正让教育形成一个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氛围的话,高校一定要回归它本来的发展规律,按照教育发展规律,我认为这样的改革是给高校增加了更多的责任感,然后在教育界出现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和生态环境。”王树国代表说,“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教育去行政化有利于国家出现一批投身于教育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