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网眼前瞻: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安居乐业


发布时间:2010-03-0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新华网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高度关注。

     两会召开在即,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现实困境,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安居乐业,成为广大网友热议的话题。许多人认为,加速推进的城镇化是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市民”的契机,而切实清除制度藩篱,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尚需更多的政策创新。

网友“酒评”:农民工概念是否消失对农民工来说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能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享受平等的公民待遇。

    网友“陆阳群”:第二代外来工的主体意识更加强烈,注重精神需求。他们更加渴望融入城市,对于知识、技能及人际交往更加渴求。

    网友“山东慧雨”:农二代的生活质量不是拥有几件名牌、打打游戏看看碟就能改变,他们需要在就业、择偶、交友、求学等权利生活层面,拥有和城市人同样的机会。如果只是把他们定位于农民工的后代、城市基础建设力量的接棒者,则注定他们还将延续父辈的命运轨迹。 “新生代农民工”之“新”,不仅“新”在年龄,更应“新”在群体生态和生活质量!“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不只是代际划分和年龄概念,更应成为一个权利进步符号!

    网友“大漠媳妇儿”:中央一号文件首提“新生代农民工”,表明政府已经开始关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和以前传统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思路有所不同,不仅仅是从解决欠薪、劳动保护这些角度,更涉及到进城的农民如何安家乐业,如何稳定下来。

    网友“雨水”:郑州市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的遭遇令人扼腕。

    网友“醒来的时候”:人与人,是需要彼此尊重的。第二代外来工,他们也需要。对他们不需要金钱的施舍,有一句话,一句温暖的话,就足够。

    网友“虚无飘渺的梦1”:让第二代外来工融入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会一帆风顺。由于第二代外来工经济地位相对薄弱,社会保障统筹等尚存在瓶颈,他们在子女教育上的时间、精力、经济投入也相对较少,在融入城市上会有不少困难。

网友“湘遥闻鹤唳”:第二代外来工融入城市,户籍改革不是目的,关键是附着在户籍背后的那些福利,他们是否能够享受到?如果医保、养老、教育、就业等问题能够解决,户口管理也就是统计人口的一个手段罢了。很多城市为优秀农民工入户制定了相关法规,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网友“郑风田”:对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慢慢接纳他们,使他们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反之,如果拒绝或者排斥他们,则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各项政策虽然利好,但需要各地拿出具体措施与勇气来执行,希望中央的这些政策不被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网友“中国清风”:不管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老一代工农兵,把政策、法律法规落到实处,保护他们自身权利不受侵害,这是根本!

    网友鲁宁”:让“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身份转换,抽象地说先要打破城乡社会二元分裂结构。具象点说,则着重于分期分批解决他(她)们的社保、医保、失保、住保和教育保障问题。其一,把他(她)们纳入城镇职工社保和失保体系,使他(她)们在脱离土地后,失业有低保托底,退休时有社会统筹养老;其二,让他(她)们病有所医,教有所学(当下着重于生存技能培训和再教育);其三,保障他们居者有其屋——这一条最关键,是确保他(她)们最终转变为“市民”的基础之基础所在;其四,对于80后农民工,他(她)们的子女幼教及入学也必须以输入地政府的公办教育为主承担。

    网友“马光远”:可以考虑最大限度地建设公共租赁房,将之作为解决外来人口住房问题的最主要途径。非京籍的外来人口已经成为北京常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他们纳入保障性住房的范畴,让其享受北京市民应该享有的待遇,这无论从制度突破还是户籍改革层面,都具有善政的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需清除制度藩篱

    一些制度上的障碍,不仅影响到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与幸福感。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新鲜出炉,一号文件不仅继续关注三农问题,而且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这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深切关怀,只是从现实来看,“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本身还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难与挑战。

    实际上,此前理论界曾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过系统、专门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要想顺利成为市民,关键还在于目前一些社会管理制度对其构成了现实的门槛与障碍,在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公民应该依法享受的诸多权利上,存在一种制度性的先天不足与缺失。

    首先,就是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制度。这些年来,虽然全国各地不少城市正在逐渐放松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采取多种制度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转为城市户口,但总体上来说,各地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的户籍制度依然较为森严,大多有着很多硬性的限制性条件。

    其次,就是就业与用工制度。虽然如今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正在进入越来越多的行业与领域就业,越来越多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了更为先进的教育,就业技能在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了父辈,但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大多更为勤奋、扎实,其所获得的报酬始终不能与正式员工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此外,就是住房、教育与社会保障等制度。虽然如今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赚钱的速度与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但因为户籍制度的阻挡,他们不仅很少能享受城市的住房政策补贴,不能购买经适房等保障性的住房,而且在子女上学、就医等诸多方面需要支付比当地市民更多的成本。这就不仅会影响到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而且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与幸福感。

    虽然这些问题的解决注定会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先在法律制度的层面,尽快扫除制度上的障碍与藩篱,给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空间与机会。(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呼唤更多政策创新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对教育培训的需求,还需要区域联动、部门协作,解决好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还可尝试为这一群体“量身打造”住房政策,缓解安居难题。

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人们在为之高兴的同时,也呼唤更多政策创新,确保这一问题切实得以解决。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高、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但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新生代农民工依然被排除在城市政策体系之外,成为游离于城市与农村的“夹心层”。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城市管理者应当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从教育、社保、医保和住房等领域入手,层层为其筑起生活保障,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并非教育部门“一肩独担”。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领域,一些初中毕业即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帮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和父母到城市打工的孩子,渴望在城市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不必受户籍限制回到陌生的家乡就读高中;在学前教育领域,年轻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够建起农民工子女幼儿园,为他们留城打工解除后顾之忧。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还需要区域联动、部门协作,解决好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

    当前,政府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试图推动农民工在输入地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但是,输入地与输出地政策未接轨,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较大、农民工收入涨幅滞后于保险金缴纳额度涨幅等因素,部分抵消了政策利好,一些农民工甚至将养老保险当作定期存款,在年底集体提取。多部门、各区域应摒弃小利益,站在宏观角度深层次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留城生活的保障需求,以实惠的举措落实中央精神。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还可尝试为这一群体“量身打造”住房政策,缓解安居难题。

    据统计,新生代农民工大约有1亿人,最难的就是寻找一个稳定的住处。商品房是他们中多数人难以问津的奢侈品;经济适用房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难的定位亦将其排斥在外;廉租房地理位置偏僻,保障范围小,资金缺口大,供不应求。缓解安居难题,可通过租赁商品房资金补贴、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在打工者密集区建新区等灵活措施,为新生代农民工“量身打造”住房政策,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逐步安居城市。

    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六条建议

    要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由过去主要面向和管理户籍人口,转变到同时面向和管理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让农民工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来,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度。农民工流入地政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对进城农民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政策要求,完善对农民工保护的相关法规,出台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专门规定,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是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

    当前,必须加强严格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推动各类企业同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严格实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外来民工休息休假权利,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生活,交友恋爱。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要依法保障农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二是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要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由过去主要面向和管理户籍人口,转变到同时面向和管理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让农民工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来,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度。农民工流入地政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对进城农民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政策要求,完善对农民工保护的相关法规,出台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专门规定,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改革劳动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要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就业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将城市和农村劳动力视为一个整体,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下,采取一体化的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让农民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公开、公平的开展就业竞争。要创新农民培训转移机制,大力加强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转移就业能力。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四是按照以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当前要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管理结构,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身份限制,尽快改变目前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实行以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人在哪里工作、生活,就在那里登记,就纳入当地的管理范畴,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为基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实现户籍管理由静态化向动态化的转变。

    五是要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切实改进服务形式,让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真正走进农民工中间;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要积极扶持打工者文化团体,不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了空话。

    六是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区生活

    要依托集中居住中心、居(村)综合活动室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公德、法制宣传、市民素质等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和吸纳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区自治组织和各类学习型、服务型、文体型、公益志愿型等居民互助性的社区民间组织,使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社区生活和社区管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加速融入城市的大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