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再出发:代表委员热议教育改革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0-03-0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新华网

中国教育在全民期盼中“再出发”——代表委员热议教育改革和发展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隋笑飞、姜琳、任沁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驻地宾馆内,两会前公布并向全民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代表委员纷纷就此建言献策。

  继2009年年初之后,政府再次就教育改革和发展,向全民征求意见——此举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充分认同和肯定。

  “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也是中国政府通过问计于民,为未来10年勾勒的教育改革路线草图。”全国政协委员、福建音乐学院院长李未明难掩激动之情, “《纲要》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变革。它说明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正在不断走向科学、走向民主。充分征求公众意见之后的《纲要》,令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庞晓丽也对再次征求意见这一做法表示赞赏。她说:“《纲要》以民主开放的形式,面向公众,依靠公众,勾勒未来教育发展的轮廓,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民意见的重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医疗等问题成为百姓连续多年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两会前夕,一系列网上民意调查和网民的反映,教育仍然是热点之一。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实现教育公平,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呼声。

  在全社会期盼中出台和公布的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如: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等。去除教育行政化、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组织实施10项重大教育工程……一系列新提法、新举措、新政策,使人们看到了教育振兴的希望。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看到这样的字句出现在《纲要》醒目位置,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科协主席康耀红感到鼓舞:“高校管理的行政化趋向是社会热议的问题,《纲要》没有回避,态度明确,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庞晓丽委员表示乐观:“《纲要》理顺了长期以来教育领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必将在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上起到宏观统领的作用。”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情况十分复杂。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采访中,代表委员对教育充满期盼。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指出,《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方针,可谓切中了目前我国教育尚存问题的要害,尤其是“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任务,社会期望值很高,需要作很大努力才行。

  教育公平是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李未明委员对《纲要》提到的关于“教育公平和均衡”的具体表述感到十分兴奋。他说,义务教育阶段,一定要实现教育公平,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绝对不能再办重点校、重点班。如果不能实现人人平等享有教育资源,就会带来社会问题。

  针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软肋”,《纲要》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李未明委员对此非常振奋。他说,4%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人民群众衡量教育受重视程度的标尺。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出台各种配套措施。他建议跟踪资金走向,监督资金是否落到实处;要注意资金的合理配置,各地区要协调发展等;优秀教师应当到各个学校轮流教学,或腾出一些老师支援贫困地区,使教师队伍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有效合理流动,成为活水。

  全国政协委员、银川大学校长孙珩超带来一个关于职业教育的提案。他希望国家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

  庞晓丽委员建议,目前我国各地区之间教育并非均衡发展,尤其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差别非常大。《纲要》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得更有针对性,并进行进一步细化。

  …… ……

  两会前夕,教育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在代表委员和广大群众的深切关注和期盼中,中国教育“再出发”。人们有理由坚信,教育必将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奠定更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