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群言(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时间:2010-02-11 信息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30期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大众化并非要求我们培养多少研究型人才,其最大的结构性变化应该体现在大规模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上。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在这方面,目前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没有适应需要,没有从根本上及时地进行调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习者能够名副其实地学习到与工作相关的能力。
德国罗斯托克大学技术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弗莱德海姆·埃克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正确的教学方法是从工作到教学。不应只考虑知识的某个方面,不能只孤立地学习知识与实践的某一种联系,教学应该包括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各个方面。这种复杂的教学情况及其对职业教学的影响非但不会结束,还将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德国弗莱德海姆·埃克)
第一个关键词是教育,应该和培训有本质的区别。第二个关键词是职业教育,不是普通教育,教育的前面加了职业,意味着职业教育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点,它跨在职业和教育之间。第三个关键词是高等职业教育,中职与高职,就在于技能的区别上。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用三个关键词来阐述高职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姜大源)
既然社会的具体需求是多样的,那么高等教育就应该分类发展,多样化发展,不同类型的高校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潘懋元教授建议将我国的高等学校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学术型大学,也就是传统的综合性大学或所谓的研究型大学;二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是多科性或单科性的院校;三是职业技术高校,也可以是多科性或单科性的院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潘懋元)
高职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绝对不能拘泥于统一的模式。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认为,要从需求出发来培养学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李进)
什么是合格的毕业生,首先要有求职的能力。学生花钱、花时间来学习,来购买教育,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好的职业,学校要使学生具有就业的竞争力;其次,还要满足国家建立创新社会的战略目标。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认为,高职教育要确定一个培养目标,这个目标实际上应该由社会需求、产业需求来确定。(北京交通大学 查建中)
高等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普通教育的根本不同在于必须是鲜明而透彻地“入世”,必须全方位紧密地同社会发展需求相联系、相适应。高等职业院校不能简单地依循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规律、方式、方法运行,更不是基础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改良版、升级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史忠健博士的观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史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