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业市长的职业教育观


发布时间:2010-01-09 浏览量: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的关注多一些,职业教育的环境和稳定性就更好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大一点,校企互动的积极性就更高一点;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多倾斜一些,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就更强一些。

  2009年年底,浙江省永康市主管工业的常务副市长蒋永根又带了一批当地企业的负责同志来到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调研,这距他第三次亲自牵手创办“校企合作特色班”开班仪式还不足1个月。2007年以来,作为分管工业的常务副市长,他每年都要十数次来到职业技术学校,牵线搭桥校企合作。

 一个工业市长为何对职业教育情有独钟?蒋永根说,经济市场需要职业教育,永康五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职业教育,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也离不开职业教育。蒋永根认为,职业教育还处于弱势,需要政府扶持。职业教育牵涉到方方面面,包括规划、资金、设备、技术、土地、校企合作等问题,虽然自己分管的是工业,但经济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所以对职业教育情有独钟也就不难理解。

   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没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企业存亡逼着我去关注职教

   永康是闻名全国的“百工之乡”、“五金名城”。改革开放以来,永康形成了“强项在工业,特色在五金,优势在民营,活力在开放,后劲在科技”的经济格局,涌现了汽摩配、电动车等八大支柱行业,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从2001年起连续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永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蒋永根分析认为:“这主要表现在生产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人才不足,企业职工素质低下。”

   在蒋永根看来,制约永康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人才。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没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永康的企业有钱可以高薪聘请到几位高级工程师,但是却“买”不到大批技术工人。

   2007年2月,在永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蒋永根看到了一份提案,内容是要求市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为企业解决技术工人短缺的难题。在提案的签名栏内,不仅有职业学校代表,而且还有不少企业界代表,这引起了蒋永根的重视。

   技工荒在全国蔓延,蒋永根开始意识到,抓经济不重视职业教育不行。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

   蒋永根多次在企业调研时呼吁,政府已将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列为服务企业的重要工作来抓,也希望企业界除了出门招工外,多关注自身员工队伍建设。

   职业技术学校为永康五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不但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职教的事就是经济发展的事

   永康市职技校办得很有特色,不仅把被认为是“差生”的孩子培养成为合格的企业工人,而且把先进的理念与先进的技术教给贫困的农民。学校将他们一批批地送往企业,就像一台巨大的人才孵化器,为永康五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不但促进了该市工业企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这所学校的许多创新做法,屡屡被各级新闻媒体、上级领导所关注。

   “对于这样的职业学校,地方政府有责任关注他、支持他,帮助他解决前进中的困难,让他为地方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蒋永根列举了一汽的案例,长春的很多年轻人都以进入一汽公司工作为荣,员工队伍素质很高。“永康企业的产品质量要提升,也需要培养稳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因此,关注职业学校的发展就是关注经济、关注民生。”蒋永根如是说。

     蒋永根认为,职业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师资,政府就要为职教师资的引进“开绿灯”。

   “要引进人才,就必须改革人事制度,职业教育的特殊需求需要政府有特殊的政策。”据蒋永根介绍,永康市放宽人才引进的条件,允许职业学校从外地引进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允许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允许职业学校招聘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作为专业课教师。“给政策的同时我还给信息、提要求,要求有关政府部门注意搜集各方人才信息,发现有适宜担任职校教师的,就提醒学校及时引进。”

   “企业兼职”就是向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与企业实现人才共享。永康市职技校有一次想从某企业聘请一位电动工具方面的高级工程师,可是企业老总有顾虑不肯答应。蒋永根得知情况后,召集校企双方进行协商,事情很快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蒋永根建议,全市主要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修订《永康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切实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改革职业学校有关人事制度,建立企业人才储备库和档案等。

   单凭学校的实力,教师的技术跟不上、设备与资金也跟不上。但是如果企业、学校与政府三方一起来做,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解决。

   做职业学校与企业的红娘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而企业也是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但有意思的是,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开展得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许多地方都存在着“校热企冷”的“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

 永康市的中国众泰控股集团,20年前是一家只有几十个工人的小厂,可是经过20年的发展它已经生产汽车了,年产量达到5万多台;并且在杭州和湖南的湘潭建立了两个生产基地,预计5年后年产量将达到30万台,企业的快速扩张急需大量的技术工人。

 2008年春天,蒋永根在调研中发现这个问题,就把企业老总带到了永康市职技校,商谈合作办学的事情。双方经过几次协商,很快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决定在永康市职技校开办“众泰技工班”。校方每年从汽车专业的高二学生中挑选3个班专门为众泰集团培养技术工人,而企业以赠送大量的实训设备作为回报。

 在成功创办“众泰技工班”的基础上,2009年蒋永根又联系中国王力集团和浙江三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与永康市职技校合作办学:一是由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永康市职技校及企业合作开办“双元制”试点高职班,对企业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提高技能、管理水平的同时获得大专学历;二是在职技校开办“王力管理班”与“三锋管理班”,直接为企业培养车间主任等管理人才。

 模具是“工业之母”,对推动永康市五金产业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永康市由于没有自己的模具研发机构,每年有70多亿元的模具业务外流到浙江宁波、台州和广东等地。“永康市应该有自己的模具研发中心。”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蒋永根一直在想,职业学校应该成为当地人才培养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人才调配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前面几个“中心”还稍为容易做,要成为技术研发中心却很难。为什么?因为单凭学校的实力,教师的技术跟不上、设备与资金也跟不上。但是如果企业、学校与政府三方一起来做,这些问题也并非不可解决。

 不久前,中国王力集团与永康市职技校已经正式签订了建立模具研发中心的合作协议。蒋永根认为建立模具研发中心符合永康产业提升的方向,政府将投入特种设备和软件,委托学校与企业共同经营,“不求回报的多与少,只求为服务社会”。

   要市长作为,更要政府自觉

 一个工业市长,关注的多半是工业产值和利润,何以会对地方职业教育充满关怀和扶持的情怀?记者曾就这一问题与浙江永康主管工业的副市长蒋永根有过一次交谈,蒋市长的回答很干脆,因为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和具有良好技能的劳动者。

 一言以蔽之,高素质劳动者可以创造和提升生产力,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工业市长对职业教育的情怀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多少政府官员会对职业教育有着同样的切肤之感?又有多少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布局中会将职业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我们在由衷感佩蒋永根副市长具有发展经济和生产力的穿透力目光与行动的同时,不由不生发出一个追问: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对职业教育的作为如何上升成为一种自觉?

 自然,如果没有如蒋市长般的行动也就无所谓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作为,但毕竟一个市长的作为还不能够与政府的自觉画等号。法律建设、制度规定下发展职业教育的环境和稳定性才是众望所归。

 2010年到来的时候,有位职业学校校长说过这样一个心愿,希望新的一年,职业教育的春天能够真正到来。我们期盼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自觉认识和作为,将使这个美好的愿望离我们越来越近。

 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市长作为,更需要政府自觉

 【办学者说】

  永康市职技校校长华康清: 职业学校应有区域发展观

  近年来,永康市政府积极支持学校事业发展,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为学校教学、科研、产学研基地建设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使我们更有信心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同时也加快了学校的发展步伐。

  在政府的密切关注和扶持下,学校提出“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理念,按照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强化职业技能培养,从而培养出企业所喜欢的人才。我们认为,只有依靠政府办学,把学校融入经济社会的海洋,让学校成为五金产业链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自然为企业所欢迎。

  政府的密切关注和扶持,使校企联合办学打开了新局面,学校已经与130多家企业实现了紧密结合,永康市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如中国星月集团、中国王力集团、中国步阳集团等都已经成为学校的联办单位,并与超人集团合作开办“超人班”、与众泰汽车集团合作开办“众泰技工班”。实施工学交替中,我们在学校里建立生产车间,生产计划、原材料、产品设计与销售均由企业负责,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生产,企业按标准给学生发放计件工资。工学交替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大亮点,使学校成为全国百家工学交替试点学校之一。

  与此同时,政府、学校、企业共同探索了设备共享、联合科研、联合生产的运行机制,创造条件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在人才培养培训中心的基础上,中职学校成为企业的技术、产品研发中心。

    【企业者说】

  中国王力集团董事长王跃斌: 校企真正合作政府必须出手

  企业追求产值和利润天经地义,但这些都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投入。我们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建模具研发中心,但是迟迟没有动手。蒋永根副市长一牵头,就变成“市长工程”,项目内容由少变多,项目规模由小变大,科技局的资金进来了,实施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这个项目搞成后,必将促进我们企业与永康市职技校的发展。

  王力集团以前想筹建自己的工商学院,如今有了合作紧密的永康市职技校,不用单独办学了。目前,集团出资办一个“双元制”大专班,招收企业在职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大专学历的学习与岗位技能的提升;在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两个“王力管理班”,一个班从二年级学生中选拔,一个班从新生中录取,培训班组长和“准车间主任”,学生毕业前先到企业见习,然后根据实绩来确定岗位;集团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创办模具研发中心,由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一个5000平方米的厂房,投入400万元的设备,由集团投入部分设备和技术力量,将模具研发中心建设成为既是企业的模具制造基地、学生的模具实训车间,又是五金模具创业服务的平台。

  【管理者说】

永康市教育局局长田中朝: 政府是职教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政府密切关注职业教育,不仅优化了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理顺了部门关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校的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促进了职业教育进一步接轨区域经济发展。

  清晰办学方向,坚持为当地经济服务不动摇。要办好职业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定位,那就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办真正的职业教育。如果职业学校也去模仿普高办学,那就背离了政府举办职业学校的初衷。

  找准办学模式,坚持校企合作办学不动摇。职业学校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也就是要针对产业状况调整专业设置,根据企业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与企业实现全方位接轨,从而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专家观点】 

  职业教育发展:期待从局部改变和政策支持做起

  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学校如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浙江省永康市通过“职业学校有优质教育服务、政府有配套措施、企业有积极配合”的方式,让职业教育在区域内的吸引力和地位大大提升,为探索职业教育办学中的“政校企”互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野,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宝贵经验。

  这些经验是什么?一是职业教育办学者找到了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所在。通过拓宽办学视野,从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出发,面向企业、行业,面向学生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办出了真正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进而吸引了政府和企业的关注,造就了职业学校在区域内的独特地位。二是政府在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做了许多实事。如市政府负责同志亲自过问学校引进企业专家作为师资的问题;如推动创办校企合作班,依托各种资源建立模具研发中心服务教育和技术提升等。这是职业教育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三是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和职业教育办学机构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与合作方式,为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事实上,“职业学校有优质教育服务、政府有配套措施、企业有积极配合”是永康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其吸引力形成的基础。我们了解到,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已经形成了非常明确的办学思路,在当地声名鹊起,不仅吸引了初中生源,还有大批的短期培训生源,形成较强的吸引力。

  国际上推动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合作也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在德国,政府制定了针对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利益和责任,为学校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在长久以来形成的企业文化以及政策和法律的引导和规制下,促使企业体会到“职业教育的企业责任”,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来;而政府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而搭建的利益框架,则让企业充满合作的兴趣与动机。在这种机制下,职业教育让德国抢占了技术发展的高端,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也纷纷为他国效仿。另外,我国台湾地区在近年来也开始职业教育“产学携手计划”,事实上也是一种在政府的设计与推动下,企业与职业教育办学机构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紧密合作的计划,从台湾参与这一计划的有关学者的介绍来看,“产学携手”进一步提升了当前台湾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具体说来,我们如何在“政、校、企”三者间实现各方责任的归位,并最终形成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合力?

  第一,政府和企业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第二届国际大会的建议书中提出:“政府和私营部门必须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投资,并非消费;职业技术教育所给予的巨大回报是提高了工人的福利、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建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政府应积极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正如浙江省永康市常务副市长蒋永根所提到的“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将发展职业教育放到一个更高、更突出的战略地位,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政府承担责任包括对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搭建平台、为职业教育发展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等。在永康市的实践中,市政府负责同志从其产业发展的视角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继而重视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各种条件,这是政府承担其责任的具体体现。

  第二,企业要逐步形成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心,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我国由于文化和制度的因素,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还很不够,这需要我们从局部的改变和政策的支持做起,一方面,政府要让企业从校企合作中得到看得见的好处,如可以通过参与职业教育获得免税、奖励、优先选用优秀人才等;一方面,则需要通过法律来明确企业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让企业能够体会到自己不能置身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之外,否则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通过这种外在的约束和推动,才可能使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内化为企业的责任心。

  第三,职业教育办学机构在“政校企”互动中形成准确的角色定位。要想赢得企业的参与和政府的支持,职业教育机构首先要把握自己的吸引对象,通过提高培养质量,来实现职业院校地位的提升。永康市职技校之所以能够得到政府的关注和企业的支持,是因为这所学校为企业培养了所需人才,也为当地农民传播了技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亦如学校所总结的“有为才有位”,职业学校能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是“政校企”实现互动的基础,更是吸引力的基本保障。

  在“政校企”的合作中,最关键的是要形成一个长效机制,而不能光靠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重视职业教育的领导的个人推动(虽然这种推动往往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形成了明确各方责任的机制和制度,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的提升才能形成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无法断言永康市在办职业教育过程中“政校企”互动的方式与经验在我国有多大的普适性与推广性,但是要看到,这种探索至少已经形成了一种成功的、带有明显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而这一路径正是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形成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 石伟平

  《中国教育报》2010年1月9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