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98%满意率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6-0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03日12版

    “掷地有声,润物无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除了显性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外,还需要开展隐性教育。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卫东以课题《高职院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机制研究》为“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带领教师们积极探索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有效机制,将各专业的历史、文化、精神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各专业的课堂教学当中,让专业课程各自“守好一段育人渠”,从而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

    “在他的课堂上,我听课的欲望远远大于玩手机的欲望。”说这话的杨明明是2017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他所说的课堂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李涛老师主讲的“员工关系管理技能”课程。

    当恰逢信息碎片化、爆炸化的互联网时代让众多高校教师还在头痛地思索着如何与手机屏、电脑屏投射的那一片小光源争夺学生的良策时,李涛老师却已经“收获”了众多的“迷弟迷妹”,课程满意率达到了98%以上。

    在李涛课堂上有这样一个引发热议的话题:

    “2019年起,社保缴纳转为税务部门征收,之前企业缴纳社保就不甚规范,存在故意少缴的情形,专业论坛上有些人在讨论偷缴少缴社保费的新方法。如果你是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从业人员,应当怎么办?”

    “人力资源专业从业人员是公民也是职员。作为公民遵守劳动合同法、社保法是基础;作为职员,遵守职业道德,帮助企业法人规范企业管理,承担合法经营的责任,企业站位不能丢,不做坑同事,害人害己的事。”李涛鲜明地点出了讨论的实质。 

    类似例子比比皆是。

    李涛的正义亮剑,犹如思想的指挥棒,激扬着青年学生的青春梦想。

    “做一名有道德底线的人力资源专业从业人员,这也关乎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和幸福生活。”有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对李涛谈起了自己的职业志向。

    “家国情怀”就这样丝丝缕缕浸入学生心田,融入到职业精神中去。将“小我”融入时代发展潮流中,结合形势谋划个人发展,大中有小,以小见大。

    “专业课只讲专业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中后,李涛通过“1+1”方式,把“专业课”烹饪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李涛、张宁珍两位教师就思政元素与课堂融入问题进行探讨

    “1+1”是广职院课程思政改革的“升级版本”,讲的都是“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干货。

    所谓“1+1”是指一门专业课配备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各一名。对接李涛的是广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的张宁珍老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源泉。在潜默移化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职业伦理、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我应尽的责任。”有着多年思政课教学经验的张老师将“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具象成了熟读专业教材、深挖思政元素、随堂听课、随时随地交流、沟通和建议……

    9个教学模块、50多个思政元素、随时增加的社会热点新闻……因事因时因势开展好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两位老师用言行印证了广职院课程思政改革的初心。

    “三观正,是我们合作的基础。专业课教师要正确认识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相辅相承性,育人和育才的统一性。”李涛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改革模式,将做法和心得整理成系列文字的同时还主动帮助其他同事一道投入到钻研课程思政的改革工作中去。

    2019年,由李涛指导的学生参赛团队获得了“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团体赛”一等奖。“相比2018年获得的二等奖,我们认为正是思政元素的融入为我们奠定了更鲜亮的精神底色。” 

    (邓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