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扶贫,厚植人才沃土——广科院送教上门助力精准扶贫纪实


发布时间:2018-07-20 浏览量:

图片1.jpg

7月14日上午细雨蒙蒙,地处粤东大山深处的大梧村,走来5位金发碧眼,青春靓丽的外国女孩。他们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科院)首次将“国际语言村项目”引进贫困村的志愿者,展开为期七天的爱心扶贫支教活动。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外教志愿者,重点帮扶贫困落后地区的乡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根据培养对象的水平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面授、情景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演练、户外拓展等教学活动,强化当地英语教师的听力和口语教学培训,提高英语应用和教学技能,实现自己的支教梦,为乡村孩子们的未来梦想助力。 

 

 图片2.jpg

智力扶贫,播撒希望种子

  正如广科院马广智副书记说的,要想真正脱贫,光靠有把子力气还不行,还要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把“中小学英语教师国际语言村”项目送门上户,其意义远远超出英语教学本身。一方面,它传递了外国朋友对五华县龙村镇大梧村乡村教师和儿童的关爱,播下希望的种子,厚植人才沃土,另一方面,把脉精准扶贫痛点,将扶“志”(志向)与扶“智”(智慧)作为提高脱贫质量的根本,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贫困山区“造血”功能,满足贫困山区孩子求学的渴望,家长的盼望,老师的愿望,为国家希望之薪火,加温、助燃!

 图片4.jpg

 大梧小学前身为大梧文祠,创办于1913年,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完全小学。近年来,为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完善教学设备、设施,增设音乐舞蹈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美术室等13个,每个班级都装备了多媒体。村帮扶单位广科院,先后捐赠教学电脑40多台,图书7000多册,价值12万多元;投入近10万元对运动场进行改造,购置标准化幼儿班课桌椅和教玩具,使大梧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跨越式的改善,大大缩小了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差距。

 图片5.jpg

 

 说到此处,大梧小学的温校长很是动情:很早就意识到山村教育师资水平不够,知识面太窄,可又不是一两天能够改变的,想让孩子走出大山,光靠别人施舍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转变观念,引进“外来风”,换新鲜空气。去年,广科院李龙图校长来村扶贫,问有什么需求?我不客气地提出,能否将“中小学英语教师国际语言村”项目开办到大梧村小学。这步,实现了!

 各展身手,播撒爱的情怀

外教的教学方式,让大梧小学的老师大开眼界,原来教学还有这么多新花样,仿佛打开一扇窗户,脑洞大开。 

 图片7.jpg

外教与培训师生在孔子像前互动交际,在趣味游戏中提高听力、口语协调能力,欢声笑语散落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图片8.jpg 

“我不知道我做得对不对?”布列塔尼老师:“你做得很棒!Give me five

 

图片9.jpg 

布列塔尼外教提议:“同学们,我们一起大声读出这位同学的英文名,好吗?”

 

图片10.jpg 

“孩子们,现在来玩游戏,请大家从黑板上选择你喜欢的名字”

当地助教老师:“玩游戏啦,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

图片12.jpg 

“外教老师很友善很有耐心,我们很喜欢这样边学习边玩。”放学之后,学生们把外教团团围住,纷纷求签名求合照,气氛融融温馨。

 缩短差别,不能一蹴而就

 图片13.jpg

看到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很紧张,来自澳大利亚的外教埃拉幽默地说:“我不紧张”。

 

图片14.jpg 

面试现场,外教提的问题,乡村教师有些紧张茫然。外教把问题写在纸上,帮助乡村老师,从一个“讲英语课”的老师转变为“会讲英语”的英语老师。

 

图片15.jpg 

50名来自龙村镇各小学的英语老师和50名大梧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均分成两个班进行“纯英语”口语培训。对听不懂的,外教以简单的单词、适中的语速、丰富的肢体语言,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互动,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生有渴望

 来自高一的温舒文同学,在众多的小学生之中格外抢眼,为了参加这次培训,她跑了很远的路来到大梧小学,期盼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提升自己薄弱的英语口语和听力,为两年后的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图片17.jpg

第一次零距离聆听外教授课的孩子们,觉得非常地新鲜有趣,眼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小身板挺得柳直。

 家长有盼望 

学生家长龙女士坦言,大部分的农村教师都是语数英三科兼任授课,而这种外教下乡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孩子拥有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益。 

老师有愿望

“中小学英语教师国际语言村”项目,是广科院为解决欠发达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匮乏而开展的支教扶贫活动,在过去十二年里,该项目已覆盖全省20个地区和县市,输送外教219名,培训的英语教师超过4431人。 

“再穷不能穷教育。”广科院继教学院唐玫老师在扶贫过程中,深深感受到村民对下一代的重视和渴望,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再过父辈的苦日子。将扶智工作落到实处,让老师和孩子能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学习方式,从提高中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角度,提升欠发达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温金发在大梧小学工作了二十六年,担任校长九年,一直注重教育发展。每年,无论在县、镇的教学质量检查,还是小升初考试,都名列前茅。温校长认为:智力支持是最重要的,它产生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今天外教跟学生的互动场面,让他看到了自身的短处,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广科院的智力扶贫项目,让他对农村教育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教学必须先抓老师的质量,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老师的素质不高,怎么把学生教好? 

助教温未兰笑言,这是她首次担任英语助教,虽然在准备的过程中压力比较大,在与外教的沟通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外教声情并茂、手舞足蹈的授课方式,启发自己在以后的课堂中,学会使用肢体语言跟同学进行交流。她真挚地说道:“孩子们有兴趣,我们就有动力。”

 Chloe毫不掩饰对中国的喜爱之情,这是她第三次参加广科院组织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语言村”省培项目来到中国支教。她观察到,在英国的教育中,更多地使用体验式教育,通过游戏、活动、团队多种方式学习。中国的教育中更注重读写的方面。她们的目标,不单是将英语教程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更重要的是引导学员真正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同时希望自身的经验能为龙村镇师生带来帮助。 

 项目负责人、广科院继教学院张伟老师跟进这个扶贫项目已经11年,该项目采用招募外教志愿者来智慧扶贫,经过层层筛选和面试,选出符合培训要求的人,在国外经过短期培训后再来到中国。聘请外教费用高,采用这种形式既减少费用又满足乡村扶贫教育的发展需求,这是广科院的扶贫特色。可以说,在全省乃至全国是独树一帜的。参与扶贫的外教们自费机票,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尽管只有些许补贴,但他们仍愿意为中国的扶贫事业做出贡献,这也是激励张伟坚持下去的理由。

 

在几天的山村采访中,我们多少获得一些体会:扶智是一项精耕细作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要有耐心、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关键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说到做到,把冲动化作行动。

当然,我们更希望扶贫支教不只在英语实现帮扶,其他课程同样有需求,比如语文、数学……

扶贫,不仅仅是送钱,扶贫先扶智,抓教育就是抓未来,孩子们的希望,就是民族有希望! 

(供稿: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撰文 摄影:冯美欣 叶洁勤 陈仕仪 戚煜 华子彬 马丹燕 指导老师: 殷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