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安市:不断加大教育优先保障力度


发布时间:2018-03-1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13日11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事业既是国计又是民生,每个孩子身上都寄托着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武安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市),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探索实践中,逐步走出一条“武安之路”。

    唯有不断加大优先保障的力度,方可迈出教育发展的坚实步伐。近年来,武安市始终坚持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摆上要位,深度整合规划、政策、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向教育倾斜,全面强化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武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坚持教育工作优先安排、教育资金优先拨付、教育问题优先解决。

    特别是近几年在财政紧张、各项一般性支出逐年压减情况下,始终对教育“留足口子、优先拨付”,2014年至2016年3年财政投入教育达36.2亿元,较前3年增长45%,近3年教育支出相当于2016年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义务教育阶段投入就达25亿元,超过前3年全部财政投入总和。

    唯有找准制约均衡发展的症结,方可打破城乡教育共同提升的二元壁垒。县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症结往往在于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失衡。作为河北24个山区县(市)之一,武安地域广、学校多、布局散。

    在深入审视这一特殊市情的基础上,我们全面启动实施“三化工程”:加快校舍建设标准化,做到“城乡同步、扩优补弱”;推动仪器装备现代化,构建起市、乡、校“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建”三级平台;实现办学模式集团化,有效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

    唯有抓住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方可激活县域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短板在农村,关键是教师。围绕“让教师在农村留得住、干得好”,除在职称评定、评优评模、绩效工资、山区补助、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大力度支持外,更加注重在机制层面盘活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

    唯有补齐困难群体救助的短板,方可守牢教育公平的基本底线。紧扣“一个都不能少”目标,坚持财政为主、社会为辅,构建起“十五年、一条龙”教育救助体系。十余家社会助学基金会,专门针对贫困学子、特殊儿童等,连续20年捐资助学从不间断,仅近3年就面向社会筹资1800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万人次,帮助3000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让每个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都能上个好学校”,不仅是万千家长的热切期盼,更是各级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今后,武安将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