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以新理念推进教育事业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07-1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河北环绕京津,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全省常住人口7185万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29451所,在校生1449.19万人,教职工101.02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紧密结合河北实际,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认真回应群众期待,推进重点、攻克难点、化解热点,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

立德树人展现新成效

在高校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出“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等先进典型。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在全省高校开展“铸魂固本、砥砺前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系列活动,创新学习载体,打造“四大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新媒体、社会实践等形式推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强力推进校园足球工作。

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

到2016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2.68%,较“十一五”末增加17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96%;全省有91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66%,较“十一五”末增加4.66个百分点。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妥善解决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制度。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了“一人一案”。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专项投入,从2014年开始,我省在22个集中连片困难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7年扩大到12个贫困山区县,4年累计安排资金5.61亿元,惠及乡村教师16万人次。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从2015年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累计安排资金3.87亿元;2014年以来,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已累计投入资金184.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5716所。2012年以来,在22个集中连片困难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改善计划,累计投入资金24.1亿元,惠及学生50万余人;2017年新增地方试点25个县,省级已安排资金2.05亿元,新增受益学生69万余人。近年来,我省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资助规模不断扩大,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5年累计投入资金212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53万人次。为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我省出台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在省内普通高中、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三免一助”。累计安排补助资金9526万元,惠及学生4.45万余人。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方面,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依托县级职教中心,立足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调结构、设专业。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培养契合河北经济发展的技能人才,建设123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9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达到98.5%。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优化学校布局,合理设置专业,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行动计划,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了中高职“3+2”、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以专业和专业群为纽带,组建了钢铁冶金、化工医药、旅游、能源、信息化、农业等18个省级职教集团,涵盖了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建设4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4所国家骨干院校,7所高职院校入围全国百强,数量居全国第五,毕业生直接就业率91.49%。重点谋划了石家庄大学园、唐山曹妃甸北京国际职教园的建设。

加强高校内涵建设

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在重点建设13所骨干大学的基础上,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一层次一流大学建设4所,二层次一流大学建设8所,支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7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37个。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15年确定10所本科院校作为试点,2016年上半年,遴选推荐了4所试点高校,纳入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专项规划。全面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支持高校“双创”试点院校、众创空间建设。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起草《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全省高校已与11个市级人民政府、100多个县级政府和近百个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以技术人才优势为企业发展服务,涌现出了河北工业大学—邢台宁晋晶龙集团等典型案例。五年来,全省高校年均承担科研课题9200余项,其中70%属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类课题,52%的研究经费来自于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河北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被授予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省高校共转让科技成果1800余项,合同额4.2亿元。

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培养、准入、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大力推进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2011年启动省属师范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2015年开始启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免费培养试点工作,增加优质教师供给来源。强化以顶岗实习为特色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我省2008年在师范院校实施了“顶岗实习”工程,建立了见习—实训—实习—研习的科学实践体系。推动教师教育中心建设,提升教师入职能力和基础素质。大力实施“国培计划”,近5年,“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中小学教师超49.8万人次;“国培计划”幼师国培项目,培训幼儿园教师及园长超过13万人次。推进中小学教师远程全员培训,从2010年开始,依托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专业培训网站——“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在全省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工作。

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积极推动京津冀教育互联互通,建立沟通协商、交流合作、资源共享机制平台,签订3家对话合作框架协议、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项目合作协议等项目,推进京津冀三地学校教师、科研人员进修、互访、兼职等交流合作,实施“河北省千名中小学骨干校长赴京挂职学习”“中小学影子校长”项目,选派了优秀校长、教师到北京学校跟班学习。成立驻京高校疏解转移工作小组,谋划7个高校分校建设项目。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大需求,有效整合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创新资源,涉及电子、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社会管理等重大领域。与京津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召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发布了““十三五”时期协同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和“京津冀教育对口帮扶项目计划”。

(作者 刘教民 河北省教育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