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创新驱动 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发布时间:2017-07-0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山西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教育系统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7万所,在校生634.63万人,教职工56.9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80所(含高职院校47所),在校生75.93万人,教育总量占全省人口的1/4。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的决策部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对外开放,努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为办好三晋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撑。

创新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

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前,山西省有52个县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大力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已有103个县通过市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其中88个县接受了省级督查,达到标准化要求。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以上,将有35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要在城镇落户。这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科学预测、提前谋划、积极应对。

坚持城镇乡村统筹。瞄准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关键,提出发展路径和对策措施,通过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在城镇实施“交钥匙工程”“消除大班额计划”,在乡村实施“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建设计划,因地制宜扩大教育资源供给能力,着力破解乡村弱、城镇挤两大难题。

坚持扩优扶弱同步。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向乡村倾斜的同时,大力推行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大学区制管理等办学模式改革和优质高中指标到校,建立起“以优扶弱、填谷追峰”的发展新机制,打造百姓身边的好学校,扩大优质资源,缓解人民群众择校焦虑。

坚持软件硬件并重。在校舍、装备等硬件设施基本达标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学校由条件建设向内涵发展转变,重点在加强师资、改善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提升办学品质,促进义务教育从外延均衡向内涵均衡升级,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坚持资源机会共享。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就学体系和保障机制,对特殊群体零拒绝、全覆盖,保证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让所有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教育公平。

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一是要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计划。针对区域内优质资源分布不均、家长择校欲望强烈等问题,重点探索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大学区制等紧凑型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办学模式改革路径,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二是要提升义务教育治理水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体育,改进艺术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要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优化基础教育生态。三是要实施好特色学校创建计划,打造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综合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任务是推进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调整教育结构、创新教育制度、完善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要的战略支点,是重要的战略突破口。

山西省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政策文件,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政策,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和使用政策,建立了中、高职生均拨款制度,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组建了煤炭、冶金、电力等九大职业教育集团,广泛推行“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向纵深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大力实施“百校千企”工程,经过遴选确定106所职业院校与1082家大中型企业作为“百校千企”工程实施单位,推动了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创新。山西转型发展、振兴崛起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十三五”时期,山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基本点,打好两套组合拳,即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个基本点,打好增强办学实力和提升服务能力两套组合拳。

今后5年,山西省将向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和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世界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全省综合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的奋斗目标不断迈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理念、新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深化改革,推动高校高水平内涵式发展

目前,山西省高等教育正在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1331工程”是新形势下对山西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事业的战略谋划和全新安排,既鼓励上水平、冲一流,通过适度倾斜、优先支持、重点投入,推动一些高校、学科和创新平台从“高原”向“高峰”到“顶峰”跨越,实现率先发展和跨越发展,也注重调结构、转方向,以点带面、整体布局、兼顾公平,推动更多高校、学科和创新平台从“优势”向“优秀”到“优异”的迈进,实现普遍发展和均衡发展。

引导高校围绕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社会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急需的专业。实施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涵盖优势学科攀升计划、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和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集中力量建设15个左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建设20个左右特色突出、服务有力的学科群,培育10个左右定位科学、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科群。


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振兴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建设100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本科优势专业,重点开发一批本科网络在线课程,集中打造50个本科优秀教学团队,遴选支持120个教学改革创新重点项目和100项左右教学示范成果,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国家级慕课10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0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0项。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强化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启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支持高校与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案例库建设,构建开放的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鼓励优秀研究生到国内外访学、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参与科学研究。

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工程,提高通过原始创新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争做科学领域的领跑者,抢占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更要紧密围绕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加强有效服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区域产业接替转移、保障改善民生福祉的重点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深化科教融合、产学协同、校企合作,培养引领支撑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的链条,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

(山西省教育厅厅长 吴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