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中高本院校协同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中高本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17-05-3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31日 第12版

1496189638151_1.jpg

2017年4月26日,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术报告厅,2017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论文答辩会顺利完成,这是广东省首批专本协同四年制(2+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项目的毕业生毕业答辩会。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与韶关学院协同培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91名毕业生,顺利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获得本科毕业资格,并取得工学学士学位。

当天,可以容纳400人的答辩会场座无虚席,两校领导、教师和参加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的学生与部分毕业生家长参加了整个过程。答辩委员会主任由韶关学院英东食品学院院长钟瑞敏教授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贾强研究员担任,韶关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和协同育人企业单位(广州市名花香料食品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协同育人企业)专家共同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的另一种教育类型,纵观现代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必然建立自己的学历教育体系,从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话题已经提出,由于受到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职业教育一直局限于专科办学。

2015年,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等文件,积极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在现有的中职和高职学历教育基础上,以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抓手,推动高等应用技术学校建设,这是职业教育走向本科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2012年,广东省启动首批专本协同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省教育部门为探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路子,遴选4对高职与本科院校,结成合作育人对子,协同培养“2+2”(在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前两年在本科院校培养,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这是推动二本高校从学术型人才培养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也是高职院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重要起点,它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经广东省教育部门批准,作为2012年招生改革试点项目,在广东省招生目录上刊出以后,立即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当年,韶关学院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始合作招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初始计划招收45名学生,招生结束时,实际录取学生达到91人,大大超过了原来设计的规模。该专业招收学生的分数,在韶关学院当年50多个专业中,录取分数名列第二。在新生入学时,两校共同组织了新生入学典礼,韶关学院徐剑副校长就提出了工作的目标: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一流的教育教学成果、建立一流协同育人机制,为全国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提供示范。两所学校的校长向学生和家长描述了专业培养的模式和学生发展的前景,不仅大大鼓舞了学生,也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院在试点项目启动之初,就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依托专本合作办学试点项目,以管理机制和培养模式创新为重点,创造一流的协同培养机制和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积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协同开展人才培养改革经验,为全国本科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提供示范,为职业教育办学层次提升提供有效途径。

在四年培养过程中,两所学校会同广州食品行业企业,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共同制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与食品行业企业生产和研发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并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融入其中。特别是在三四年级,学生从韶关学院移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培养,该院与广州开发区(萝岗区)食品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多元协同办学的萝岗食品学院,充分利用开发区内100多家大型食品企业,实施了学校教学与企业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在校期间,全部学生参加了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20多人次学生获得全国和省市级各类奖项。毕业生中,除少数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以外,90%以上通过毕业实习获得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研发企业聘用,展现出较好的就业优势。

试点专业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并没有降低对试点项目学生学术水平的要求。答辩委员会在全面总结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后,认为参与试点项目的学生与非试点专业毕业生相比,论文(设计)水平明显提高,且能够针对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中有25%的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毕业论文(设计)达到了公开水平,20多篇论文为学报和专业性期刊录用。答辩委员会在对毕业论文(设计)审核后,认为这个班的学业成绩和毕业论文(设计)水平高于以往毕业生,协同育人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达到了教育部门提出的预期目标要求。

2017届黄文玲在论文《抗冻剂对鲩鱼保鲜效果研究》以优异成绩通过论文答辩后说:“在大学四年中,我们获得了比非试点专业学生更多的培养,无论是在课程学习、实验室研究,还是企业生产实践和产品研发上,学校和企业都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大大扩展了同学们的视野。虽然毕业证书还没有拿到手,但已经有3家企业和研发单位向我们提出了招聘意向。我对这样的四年大学学习很满意。”

在探索建立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中,该院主动将合作办学向两头延伸,专本合作协同人才培养是在中高职合作人才培养基础上拓展。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要求,以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为重点,着力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自2010年起,作为广东省首批中高职协同人才培养试点院校,该院先后与广州新造职业学校、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等10多所中职院校合作,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

作为广东省“中高合作、专本合作”改革试点单位,5年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先后与10多所中职、本科院校合作,在中高本3类院校协同开展人才培养试点过程中,培养中职学生8000多人、高职专科学生超过3000人(毕业生1000多人),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400多人(毕业生90多人)。专业教学水平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大大提高,学生在国际国内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100多项,许多毕业生成为企业生产能手和技术骨干。

建立中高本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是保障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该院为解决中高本3类院校协同开展人才培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校校、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设立了试点项目专项经费,保证职业教育体系下各阶段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

2016年11月15日,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召开了食品类专业中高本3类院校和相关企业参加的专业校协作组工作研讨会。韶关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海洋工程技术学校和萝岗区食品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在三校和企业领导共同主持的会议上,专业负责人和教师就3类学校的招生、课程设置、毕业标准、师资共享、企业教学、毕业生就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协同创新工作推进计划,保障了各类院校、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顺利开展。

该院在“中高职一体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专本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中,与相关学校、合作企业建立协同工作机构,在学校层面设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协同院校和相关企业领导组成。在工作协调层面上也成立了由教务处、学生处和教学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在专业教学层面建立校企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分段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指导和评价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衔接的科学性、有效性、可操作性。

比如,在食品营养检测专业,为落实中高本3个层次课程体系的连续性,着力解决岗位能力、课程、证书的对接问题,既要避免中高本专业课程重复设置,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的需要。在食品营养检测能力培养方面,中职学习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重点放在技术规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阶段放在高精仪器的使用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职业工作能力;本科阶段的学习放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分段完成职业技能训练,中职阶段进行初、中级培训,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学习阶段进行高级技能培训,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本科阶段着重于学生思维方式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实施中高本3类院校协同培养人才,关键在于协同单位之间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能正确定位3类院校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各自的目标和要求,建立符合不同层次院校和企业的合作管理模式。加强3类院校之间、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建设中高本职业教育学历教学体系的必要条件。该院在与韶关学院及相关中职学校协同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依托广州萝岗开发区食品行业协会下的企业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校校、校企共同签订专本合作培养人才协议,形成协同育人共识,实现院校之间“强强合作”下的人才培养。

如何有效实现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比如,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中职学校组织教学活动,除了传统的就业目标以外,还应该增加职业教育的升学任务,并把升学标准放在职业技能评价上。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以借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经验,采用“2+1+1”的协同培养模式,即:第1—4学期在本科院校就读,主要由本科院校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也可聘请高职院校的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第5—6学期在高职院校就读,由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承担教学任务,也可安排本科学院相关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第7—8学期到企业开展“企业教学”课程学习,由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教师以及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实践指导)。整合优化专业人才方案,将适合在企业教学环节完成的教学内容,列入专业的《企业教学大纲》,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中所要求的实践环节教学任务。

2012年以来,与该院建立长期协同育人关系的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广州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每年选拔试点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和世界职业技能比赛。2014—2016年,广州建筑工程职业学校3名学生获得世界职业技能比赛大奖,获奖学生免试直接升入高职院校。广州电子信息工程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刘小华等5名学生组成的竞赛团队,在全国信息技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通过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学习前,职业岗位技能明显提升。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与韶关学院在总结已经开展的专本协同“2+2”培养模式经验基础上,于2015年进一步开展了“3+2”专本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由两所学院联合面向社会招生,共同制定5年(前3年,具有高职学籍,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培养,考核合格者取得专科毕业证;后两年,具有本科学籍,在韶关学院培养,考核合格者取得本科毕业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为避免两个阶段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由两校专业教师联合组成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组,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这种协同培养模式打通了高职与本科两类院校开展人才培养的通道。

如何实现不同层次院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衔接?该院以中等职业教育标准作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起点,中高职院校协同制订中高职一体化的“3+2”人才培养方案。以高职教育标准作为本科教育起点,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共同制订高本“2+2”“3+2”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本科教学需要,对高职课程教学适当加以调整。建立在一体化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3类院校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既要保证本科教育的知识和素质目标,同时,又要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造。

如何落实不同层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衔接?从职业教育体系上来讲,3个层次学生的技能培养存在承接与延续的关系,中职阶段侧重职业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强调工艺规范、动作规范、工作作风与方法等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本科层次培养的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以工程师培养为目标;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三者之间存在承接与延续的关系,且在技术和技能水平上处于不同阶段,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必须是一体化的,应逐步加强对学生应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强化对实践知识教学,培养对较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2016年10月,广东省教育部门组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经省教育部门批准,2012级专本协同育人试点班的黄明阳、赵小平等6名同学,组成了两个创新创业团队,参加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农产业生物检验大赛,这也是广东省首次准许应用型本科试点项目学生参加比赛。在校企共同组成的指导教师带领指导下,两个参赛队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有力证明了这些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走在领先的位置。

有效推进中高本院校协同育人,必须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该院在推进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中,逐步建立了以高层次院校为主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方案制订机制。同时,高职院校作为中间层次,也在上下两个层次院校之间开展协调,包括组织召开管理协调会议,检查教学计划实施,组织教师教研和培训,研究解决教学、学生管理的相关问题等。由该院牵头,与协同院校建立由分管教学的副院(校)长参与的管理协调机构,教务部门将协作工作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二级教学单位负责具体教学过程。中职学校负责教学方案前3年的实施和日常教学,也接受上一层次学院的教育教学督查和指导。高职院校负责中间2—3年的教学,同时接受本科院校的指导。比如,在高职和本科学生入学的专业技能测试中,该院与韶关学院以综合考试(面试)作为转入本科学习的基本评价手段,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主要以专业技术考核作为主要测试内容,这为高职教育的结构延伸提供了发展空间,构建了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直通车”。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吴 勇 李艳娥 王 英 林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