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办学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

将“社会认可企业满意”理念深耕落地


发布时间:2015-12-0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为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条件资源保障上并不占优,但近年来学院的发展却风生水起,在党建工作、教学工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评估、考核中“多点开花”。

    湖州职院党委书记周家健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教育普及化的历史方位中,要着力解决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与社会对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贯穿落实到学校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将‘社会认可企业满意’作为人才培养理念深耕落地的最高标准,将‘打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作为教师潜心做学问、全心育人才的力量源泉。”

    找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

    在湖州职院的教职工中流行着一个“热词”——“改革八条”。“改革八条”其实是源于该校党委2014年9月出台的一份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部署了内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八个方面的重点改革工作。在周家健看来,“改革八条”正是诠释“党委领导什么、怎么领导”的一个例证,“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统揽全局,要集中精力抓好办学方向和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学校发展中重大事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

    “改革八条”出台不久,该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服务地方”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专业发展规划、服务湖州行动计划、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实施办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程中的建章立制,也使“校长负责什么、如何负责”的本质不言自明。

    周家健认为,基层党组织是党开展高校全部工作和实现党的战斗力的基础。“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党务干部硬起来、党建工作实起来、党建研究热起来”,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创办双月刊党委理论中心组指导刊物《学习与实践》、将校报出版周期缩短至半月刊并增设电子版、开通官方微博微信……湖州职院在“大党建”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该校还以中层干部换届为契机,配齐、配强了二级学院党组织,目前二级学院党总支负责人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超过六成。

    组织基础夯实了,如何让基层党员强化党员意识,释放关心党内事务的热忱?湖州职院党委的做法是,让党代会代表列席党委会成为“新常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校党委民主决策的全过程,还能参与一些议题的讨论,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也能听到基层党代表的声音。”谢云琪是该校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的党支部书记,谈起列席党委会的感受显得十分兴奋。

    夯实人才培养与社会认可的“支撑点”

    经济“新常态”必须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从业人员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仅仅学习技能、掌握技术,不能代表高职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还应成为能够转化技术技能成果的创新型人才。”湖州职院校长胡世明表示,创新作为一种外在的表现形态和行为特征,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着深刻的内在驱动力。人才培养与社会认可的“支撑点”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必须狠下苦功”。

    在第十四届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上,“日月桥”“青竹年华”代表队分获特等奖、一等奖;在2014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上,“同心阁”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和唯一的“最佳创意奖”……能在全国、全省本专科院校同台竞技的官方学科竞赛中拿到如此夺目的“得分”,正是湖州职院在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培养上“狠下苦功”的最好注解。

    以一系列技能竞赛为载体,湖州职院从完善机制、严格考核、表彰奖励等方面入手,竞赛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竞赛场景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将赛项中反映出的规范标准引入课程内容,将大赛训练积累的相关实用技巧和方法融入实践教学。“技能竞赛从原来的团学组织‘一家背’变成全校上下‘大家抬’,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对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胡世明对此感触颇深。

    防治颈椎肩肘病电脑桌椅、汽车泊车防撞预警系统、电动自行车液压点刹制动系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专利发明也是湖州职院释放学生创新能量的沃土。该校出台“大学生科技创新及专利发明实施办法”,依托大学生科协选拔不同层次的“苗子”,加强学生的分层培养。

    挖掘民生唯实与评价激励的“需求点”

    “尊重教师、尊重人才、尊重知识,让尊师重教在校园蔚然成风,把学校建成师生可以托付灵魂的精神家园。”在2014年湖州职院庆祝教师节大会上,周家健面对全体教师郑重承诺。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该校始终对准“民生唯实、实事为先”的“焦距”,着力解决教职工呼声大、期待高的民生问题,通过改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

    一份长长的“成绩单”,折射出该校在打造“精神家园”上的持续发力:争取湖州市委、市政府支持,计划总投资5000余万元的学府路综合改造项目获市发改委立项;完成校园一期变电房扩容,从原有的1400千伏增加到2500千伏;完成建筑工程实训中心等基建项目和多个实验实训室改造……民生实事的不断解决带来了基本办学条件的持续改善。

    “今年4月24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学校为我‘师父’吴建设教授举办了隆重的荣休仪式,书记、校长亲自给他颁发教书育人终身成就奖和纪念册,让我非常感动!”回想起学校实施荣休制度以来第一次为退休教师举办的荣休仪式,吴建设教授的“徒弟”、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周忠友至今仍激动不已。

    “要从体制机制上充分尊重、保障教师育人工作在整个评价激励机制中的话语权,把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态度和信号旗帜鲜明地告诉全体教职工。”这是周家健“老生常谈”的话语之一。出台“老教师荣休活动方案”,只是该校积极引导教师“潜心做学问,全心育人才”众多举措中的一项。

    此外,湖州职院还想方设法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成长性”做“加法”。胡世明认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无疑是一种教育资源,这种资源的优劣决定了学校办人民满意高职教育的深度、广度和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