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职院:“露天教室”走出接地气“匠人”

苏州农职院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融入文化特色提高学生内涵


发布时间:2015-03-3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作者:方蕾 《中国教育报》

  在苏州的生态休闲公园、城市滨水景观带、房产企业的绿化工地等施工现场,经常可以看到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身影。

  他们把工地当成了露天教室,把工人师傅的砌筑、铺装、拼花、雕刻等施工技术要领当成鲜活的教科书开展现场实践教学。

  带领学生进行景观模型制作的学校教师黄顺说:学生所制作的都是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边操作边体会,比单纯灌输理论知识要管用得多,学生自然乐意学。

  在工地与课堂间奔波已成常态

  学校重视教学实践的传统由来已久。苏州农职院院长李振陆告诉记者,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的前身是始于1912年的苏州农校园艺科,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园艺与园林职业教育发祥地。早在1909年,学校就建立了校园园艺场和农场,设立生产实践课,每周安排两节课。

  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紧贴企业、行业需求,遵循筑园塑人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实践项目化教学,提升师生专业技能。

  学校园林工程学院的有些专业课不单由一位老师上,而是校企人员共同讲授。从大一开学起,园林建筑、观赏植物、环境艺术、园林美术等相关的专业课老师就被集中到一起组成综合实践教学团队,带领学生到教学工厂、项目工地等真实环境中感知、探索。3年中,这些专业老师在综合实践环节打破课程的界限,精心设计出项目化教学内容,按照工程施工的流程组织教学,手把手地传授技艺。

  如今,园林工程专业的师生奔波在工地、园林与课堂间已成为一种常态。从前期的策划、做标书、竞标,到工程中的采购、现场放样、施工,再到后来的养护、管理等,全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学校园林工程学院院长周军说,实施工作室制的项目化授课和合作式教学,为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教融合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

  在学校园林工程学院举行的江南园林班教改成果总结交流大会上,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等6家联盟企业到场,为江南园林班下学期的人才培养方案出谋划策,并择优录取30名学生顶岗实习。

  周军介绍,自2013年设立以来,江南园林班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均由校企共同组织的教学委员会制定,甚至连实习、实训、文化活动等都是校企双方共同敲定。企业的老总到学校来担任客座教授,践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新理念,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实践,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

  江南园林班只是学校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2年前,学校联合146个农业园区、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牵头组建了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构建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五位一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至今,校企已共建了6校中园13园中校,为合作育人搭建了重要平台。

  创业泵站让学生走得更远

  全国首家植物医院创办者徐忠界,是该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2009届毕业生,2013年他创办的公司营业额已达4600多万元。

  但在2008年,这个80后苏北农村小伙和几个同学合伙创办的公司,每个月盈利只有900元。看到古树名木死去,很心疼,我应该做些事情。守着这样朴素的信念,他坚持了下来。

  2009年底,他携创业项目园林植物医院勇夺央视青年创业英雄会竞赛总冠军,并获50万元无息贷款。2010年,徐忠界创办全国首家园林植物医院,现已成功救治苏州同里千年古银杏树、淮安的古罗汉松等2072棵古树名木。

  文化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学校党委书记徐向明一直在思考,处在世界园林名城苏州,园林专业该如何办出特色,加入文化因子,提高学生的内涵和竞争力,培养懂技艺、有文化的高素质匠人’”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还围绕园林产业链,建立创业泵站,为创业学生免费提供场地,并配备创业导师。学校园林工程学院2013级毕业生束磊创办的景林壹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心,是创业泵站入驻的第一家公司,2014年他的创业项目生态居住环境设计新营造——城市农场被认定为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获得政府资金扶持。像束磊这样的创业典型不断涌现,学校也因此成为江苏省首批创业教育示范校。(通讯员 方蕾)

    《中国教育报》2015328日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