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职院:职业教育助力人才从秦巴山区走向广阔海洋

“搭桥”、“铺路”、“上船”


发布时间:2019-06-2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浙江省信息

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李家村遗址,到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良渚;从富饶美丽的汉中盆地到历史悠久的京杭大运河;从“最适合人类居住地方之一”的秦岭巴山到“人间天堂”杭州……2019年6月,9名来自陕西西乡县职业技术高中的学生,在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了两个多月的学习。在这里,他们接受了“订单式”海上就业技能培训,取得证书后将直接进入对口单位成为一名海员,每月薪资超过8000元。

近年来,浙江交院依托教育优势、人才优势,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切入点,逐步构建了“搭桥”、“铺路”、“上船”一体贯通的人才连通、人才培养、人才就业体系,推动脱贫工作落到实处。

“搭桥”:主动牵手,千里之外搭建合作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陕西西乡县位于西部山区,脱贫任务艰巨,是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对口扶贫县。浙江交院主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与陕西交院合作,加强与西乡县对口交流,将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拓展到陕西。学院季永青院长等多次来到西乡县,实地考察当地教育特别是交通教育情况,与相关院校面对面交流合作事宜。2018年8月,浙江交院首次联合陕西交院、西乡县举办西乡县电商技能培训班,物流管理专业带头人方照琪副教授为百余人进行培训,参培人员技能水平得到了看得见的提升。11月,合作升级,浙江交院联合陕西交院、西乡县共同签署三方协议,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浙江交院将充分发挥优势教育资源,通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帮助西乡县实现精准脱贫。同月30日,浙江交院与西乡县职业技术高中签订水上专业帮扶助力脱贫项目协议,9位来到杭州学习的同学,就是协议的首批受益者。

“铺路”:发挥优势,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浙江交院是国家骨干建设优秀院校,设置的专业涵盖海陆空轨道交通智慧交通,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综合交通运输专业体系最为齐全的高职院校。在与西乡县的合作中,学校充分发挥水上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既“走出去”,设立"陕西省西乡县职业技术高中水上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又“引进来”,建设“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水上专业人才定点储备基地”,与西乡县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管理、实习、培训和科研合作。根据协议,西乡县职业技术高中每年在旅游管理等专业中设立“水上专业定向班”,定向培养水上专业人才。为保障合作培养的人才质量,浙江交院主动参与到对方相关专业建设中,共同商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选派专业技能扎实的教师到西乡县职业技术高中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交流学习。针对来杭学习的同学,学校制定了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着力优化课程设置,配备了多位“双师型”教师进行授课,让同学们深入学习水上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同时,结合学生特点,将人文关怀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多层次多角度谈话谈心,选拔专业素质强、育人水平高曾经担任船长的优秀教师作为班主任,让远离家乡的学生安心学习、全面成长。

“上船”:创新方式,订单培养人才直通企业

脱贫的关键在于就业。浙江交院依托校企合作优势,通过企业委培的方式做好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为零,实现订单培养。学习中,学生接受沿海基本安全、值班员水手等水上技能专项培训,并考取相关证书,满足企业从事水上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此前,学校就已经联合校企深度合作单位浙江协海集团有限公司、温州温海船员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就教学计划、培训内容等进行了详细沟通,企业也将在培训过程中来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培训结束取得证书后,学生将直接到对口单位就业,而培训的费用,也将全部由这些企业承担。目前,海员的月工资超过8000元,在首期培训班启动仪式上,来自陕西交院、西乡县职业技术高中的老师们动情的感谢浙江交院为同学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从山区走出来,“这无疑将改变学生个人的命运,提升他们的家庭生活水平,也将深刻的改变家乡西乡县的面貌”。

浙江交职院将继续发挥优势,深耕高素质劳动者培养,让合作的“桥”更多、育人的“路”更宽、就业的“海”更广,使更多贫困地区人民共享职业教育成果。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冯雪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