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基层党建”双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06-1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广东省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党建工作是学校党组织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教育大会、党建工作会议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落实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和广东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以贯之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合,构建“1+1+1+N”(1个党建思政工作标准、1个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三年行动计划、1套涵盖基层党组织、二级单位及干部个人的考核体系、N项支撑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党建工作新模式,实施“政治统领”“思想引航”“组织强基”“党廉清风”“品牌创新”五大工程,努力把学校各级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获2018年全国首批“党建双创样板党支部”和广东省“党建双创示范校”“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首批“双带头人”教师支部书记工作室立项。党委书记基层党建述职考核连续三年全省高职第一,2018年全省高校第二。近三年,在全省介绍学校党建工作经验近20次。

提高政治站位,引领与保障功能“双融合”

学校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推进“三主体八平台双线融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系统、跟进、联系实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理论支撑进一步强化,模范践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办学治校能力持续提升。

学校党委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四个服务”和“九个坚持”为根本要求,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观,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系统应对新技术、新变化对高职教育的新机遇、新挑战,围绕“两双高”院校建设,统筹推进“五大战略”“十项工程”,制定学校10个分项“三年行动计划”与“工作方案”,锚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写好职业教育“奋进之笔”。

   学校努力把党建和思政工作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先后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实习管理50强案例、服务贡献50强(连续两年)、教学资源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影响力排行榜30强,入选《中国青年报》评选的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荣获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创新优秀示范案例50强。学校“研练式”思政课教学改革、以“多功能文化食堂”为标志的后勤改革、“智能+垃圾分类”广轻模式全国领先,学生2014-2018年获奖总数全国高职第一。

提升基层组织力,党建与业务发展“双融合”

学校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四个全覆盖”,优化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基层组织力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进一步夯实。

一是“党建+”基层组织创新设置全覆盖。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一线创新 “党建+人才培养、科研服务、校企合作、社区管理、社会实践”等党支部设置形式,出台教师、学生党支部建设标准和运行规范,基层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二是教师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实现教师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驱动党建业务双促进双提升,凸显支部政治引领、聚师生、促发展功能。2018年,学校获全国首批“样板党支部”立项,支部书记李薇教授获广东首批“双带头人”教师支部书记工作室立项。

三是党建平台阵地全覆盖。学校实现“六有”标准化党建阵地教学场所全覆盖,向公共空间拓展,向宿舍延伸,向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全方位全过程贴近。“书记茶座”自上而下持续开展,校、院两级党组织领导干部与师生面对面,解疑释惑,凝聚共识。高标准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信息化平台”,以智慧党建推动支部运行规范化,将党内政治生活落到实处,将干部作风转变落到实处,将基层组织求新求变行动落到实处。

四是基层组织“对标争先”全覆盖。学校以党建“双创”为抓手,立项建设3个“党建标杆学院”,13个“样板党支部”,基层组织党建业务“对标争先”实现党总支全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获得广东省首批“党建双创示范校”“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立项。

育强人才队伍,个人与学校进步“双融合”

学校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精神,实施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创新年轻干部培养项目化模式。坚持党建与业务、个人和组织、常规与创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完善分类分层考核和正向激励机制,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和干部担当作为内生动力,形成“头雁”效应。

深入贯彻《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引进、管理、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引进高端人才近百名,核心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授147人(二级教授9人)、珠江学者达8人(占全省高职1/3),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2人、全国轻工业先进工作者1人、中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打造泛在思政平台,线上与线下育人“双融合”

学校创新泛在育人平台,丰富“十大育人体系”,做优“三全育人”,打造了“文化食堂”“垃圾分类系统”等素质教育品牌。学校素质教育“广轻模式”、基层治理“广轻智慧”社会影响巨大,辐射范围广,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广泛报道,成为广东省委党校中青班培训示范点。学校思政育人成果2018年获省委领导肯定,落实落细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课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高标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互联网+思政”课程育人平台,融入“八个统一”要求,探索“矩阵式”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显著增强,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

二是“四个一”课程思政改革全面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正在形成,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四个文化五进工程”,形成线下育人“145”品牌,建成“网络道德、网络文明、网络舆情、网络思政”四位一体的易班线上党建思政综合平台。线上线下共育、学校社会协同,泛在思政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打通立德树人“最后一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