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六融合、六保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发布时间:2016-04-1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河南省信息

 

河南盛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河南盛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是濮阳市最大的会计行业社会服务机构,河南省同行业排名会计类第72名、资产评估类第40名,承担濮阳市及周边地区企业行业会计服务及资产评估工作,具有极强的社会影响力。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在全省同类专业排前五名(综合指标比照),社会服务能力强,深受社会欢迎。几年来,双方强强联合,深度融合,积累很多十分宝贵的办学经验,堪称校企合作典范。2014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方针政策指引下,双方积极探索专业共建新途径,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其他学校(地区)办好一流高职院校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一、共建内容

1、开发实训课程

根据企业行业岗位实际需求合作开发课程,是专业共建一个核心问题。双方商定,在已开发《会计职业基础》、《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基础上,每年开发2-3门实训课程,2017年底实现会计专业核心课全覆盖。力争申报一门以上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向全省和全国同类院校推介在线优质教学资源。

2、培育优秀团队

建设一支“双师型”专业化教学队伍,是联合培养的关键。校企双方教学(项目开发)团队实力都很强,结构合理,成果丰硕。河南盛华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方晓是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河南省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物;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会计专业负责人)付子顺教授是河南省职教专家(省政府授予)、省级教学名师、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获得者。团队建设目标是,组建专业课程开发、会计技术开发、企业项目开发三个创新攻关团队,分别针对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会计教学软件开发、地方中小型企业资产评估等行业重大问题开展系统研究与实践。经过两年努力,系列创新成果申报2项以上省级以上教科研(创新)成果奖。

3、建设实践平台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共赢的重要支点。实施顶层设计,对双方丰富资源有机整合和优化,处理“强+强”中的技术问题,是一篇大文章。2016年上半年完善平台建设方案,由第三方机构牵头进行科学论证,下半年在专业建设各个方面全面发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017年形成在我省处一流水平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4、诊改培养质量

按照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文件规定的标准,组建诊改小组,突出人才培养“双主体”特色,在河南率先进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系统评价,提出改进措施。首轮诊改工作本学期末完成,暑期聘请省、国家高层专家进行指导把脉,为全省高职专业诊改起示范引领作用。

5、提升服务能力

师生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必须依靠长期不断的企业行业实践与技术技能积累,这是衡量高职专业建设水平一个重要标志。会计专业直接服务各行各业,上至企业资金运作和财务管理,下至经营门店和家庭作坊效益核算。教学(项目开发)团队在承接企业项目基础上,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走出去到车间、超市和田间地头,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帮助。这是一种责任,也是合作办学一项重点内容。计划每学期完成项目设计6个以上,师生走出校门500人次。

6、融入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助推器。各个教学(项目开发)团队要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主动对接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和职业院校,使各种资源及时集聚和优化,放大服务功能,助推经济发展。要强化财政杠杆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中的关键作用,使行业组织和高职院校强强联合的能量全方位、深层次释放,实现企业技改有影,战略谋划有声,“三农”一线有印,商贸流通有径。

二、保障措施

开展专业共建,培育一流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造福当地百姓,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实现上述目标,一靠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二靠双方高度契合的价值和利益追求,三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涵盖以下内容:

1、依托濮阳职业教育集团进行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要素集合,追求培养培育效果(效益)最优(大)化。

2、取得濮阳市财政局及县区财政部门的强力支持,统筹组织全市会计行业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3、定期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国家一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经验,不断丰富自己,提高核心竞争力。

4、双方严格履行联合培养协议规定的条款与要求。同时,根据市场变化、行业政策变化、企业人才需求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合作内容,使之更加趋于完善。

5、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专家机构)进行质量监控,填补合作工作中的缝隙,是落实联合培养各项要求的重要一环。双方都要学会借力发展自己,更要善于用外部力量监督和提升自己,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注重教学管理人员培养与能力提升,提高整体素质。要按照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的要求,组建多方参与的工作团队,加强社会实践和业务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年富力强、精干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队伍。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付子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