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职润物细无声

娄底职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实


发布时间:2015-03-16 浏览量:

 

近年来,娄底职院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找准着力点,从认知、践行、传播、引领等环节入手,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初步形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长效机制。

 

一、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娄底职院党委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从入学后第一堂课就开始了。2014915日,娄底职院3000余名2014级新生迎来了他们大学生涯的第一堂课,党委书记李文莲、院长雷立成在学校礼堂亲自为他们讲述如何励志成才。李文莲语重心长地指出,要实现成长成才的人生目标,必须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生活中的扣子扣错了可以轻易重来,但人生旅途的扣子却是经不起重来的。怎样才能扎扎实实地扣好每一粒扣子?李文莲说,这需要大家有孝心,做一个对家庭有用的人;有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忠心,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有信心,做一个对自己有用的人。李文莲激情澎湃地向新生发出祝愿:像鹰一样奋斗吧,为三年以后的学业有成,为能够自由展翅在祖国的蓝天中,努力!雷立成则循循善诱,告诉新生什么是大学,如何适应大学,大学三年学什么。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前景虽然诱人,但要实现成功成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你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既要学会学习,又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雷立成向新生发出呼吁:新的学校,是新的起点!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做一个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的青年学子。读书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梦想!这就是你们的使命!

李文莲、雷立成深入浅出、饱含激情与哲理的讲座让在座的新生深受启迪,激发了学习奋斗的激情。作为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动,党委书记李文莲、院长雷立成又为8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分别上了第一堂党课和最后一堂党课,要求学员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由党委书记、院长为新生上大学第一课,是全国高职院校的首创。这一举措将成为娄底职院的传统,长期坚持下来。同时,其他院领导也深入所联系系部进行主题宣讲。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党建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积极进系部为教职工讲党课,为新生上入学教育课达20堂次。学生们普遍反映,学校领导与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感觉心更近了,感情更融洽了,自己人生的目标与理想更明确了。

 

二、搭建爱心传递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实践

 

娄底职院在新形势下,坚持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搭建爱心传递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组建了爱心协会爱心超市雷锋基金会,开展困难学生帮扶活动,深入社区开展文明服务活动,走进困难家庭开展慰问资助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形成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良好风尚。在农村乡镇、工矿企业、德育基地、社会服务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学雷锋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定点定期服务对象档案。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积极开展三下乡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志愿公益活动,形成践行雷锋精神社会实践品牌项目。

2014年暑假,娄底职院通过项目申报的方式,在全院范围内选拔了200余名优秀学生,组织11个社会实践团体,前往新化、双峰、涟源和四川、西藏等地,开展了规模大、范围广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兴农社会实践队的36名队员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精心选编科学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材料,制作成宣传册。志愿者们深入院村合作基地娄星区中阳村、万宝镇八里香果桑种植园、新化县琅塘镇月塘村山地养鸡场、金枫村兴隆牧业生猪养殖合作社等服务点,发放宣传册1000余份。还将农业知识固定咨询点与农业专家流动下乡两种方式结合,经资深农业专家在田间地头勘察后,再针对性的发放农资物品,更好地传播了先进农业知识,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三支爱心支教实践小分队,分别以新化县西河镇铁石小学、新化县金凤乡中心小学、白溪镇中心小学为活动地点,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了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系列志愿服务,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了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天翼实践队在调研的过程中宣传普及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新成果,为城镇基层单位提供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撰写了有分量的网络使用调研报告,为娄底电信的农村网络建设提供了真实的数据参考。关爱尘肺病实践队不仅做好了调研工作,统计出煤矿工人的职业病发病率,向娄底、涟源两地的煤炭局、地矿局、民政部门递交了调研报告,还向矿工发放预防尘肺病的宣传手册和卫生口罩,对生活困难的病患赠送了增氧机等医疗仪器。

远赴西藏的两支社会实践小分队,为汉藏文化交融、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特殊贡献汉藏文化交流实践队”19人深入青藏高原,为当地旅游景点加注汉藏文对照的路牌、介绍牌、指示牌,让外地的游客不迷茫,让藏族居民接受汉文化。他们分成三个小组,深入西藏拉萨的扎基寺、当雄的康玛寺、山南的玛悟觉寺,向寺庙负责人了解寺庙历史,为寺庙制作藏汉双语简介牌,为佛像制作藏汉双语标注牌。为确保准确无误,队员们特地请措美县编译室校订文稿,之后才进行铭牌打印制作。队员们在寺庙方配合下将铭牌张贴完毕,寺庙住持为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另一支小分队——“你我同行关爱西藏农牧民区留守儿童实践队,来到西藏拉萨曲珍孤儿院,为藏童送去学习用品,发放普通话学习资料,让一直讲藏语、读藏文的孩子们学说普通话,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做到了祖国的最西边。

娄底职院社会实践小分队的黄色旗帜飘扬到哪里,哪里就满溢着青春的激情与热情。在娄底职院官方微博、青春三下乡微博上,学生们纷纷发表着实践感言:这个暑假,我们真真切切地体验了农民的生活,切身感受到了农村留守儿童求学的艰难、生活的不易,对自己拥有的美好生活倍加珍惜。”“实现教育强国、民族振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改变我们的未来。经过社会实践,最终促成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由于表现突出,成绩卓著,娄底职院获得了湖南省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湖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项目奖、娄底市希望工程贡献奖、娄底市学校共青团工作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20149月,湖南省第十二届省运会和第九届残运会在娄底市举行,娄底职院学生志愿者在开幕式表演和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娄底市政府授予娄底职院集体三等功。

 

三、着眼文化传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反映的民族精神、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当今仍有借鉴意义。娄底地域文化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拥有极富个性特质的文化内容。为了充分发挥娄底优秀地域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娄底职院将地域优质文化资源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地域文化进校园活动,打造娄职文化品牌,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全院形成以文化凝精神、以文化提品质、以文化促和谐、以文化树形象的发展新局面。以校地文化融合为重要途径,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弘扬坚韧、勤奋、尚德、自强的娄底精神,打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娄职文化。着力加强娄底优秀文化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充分吸收梅山文化、国藩文化、娄商文化等娄底优秀文化的精髓,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职业特征、高教特点的娄职文化品牌。

近几年,在娄底职院党委书记李文莲的大力倡导下,娄底职院融入娄底文化元素,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一是弘扬娄底传统文化,举办地域文化大讲堂,解读娄底文化,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二是定期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把娄底本土的专家学者、劳动模范作为广大师生员工的现实教材,在全院营造立足本职、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三是编写特色专业教材与通识教材,提炼典型教学案例、典型乡土资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旅游专业中,把娄底人文历史和风景名胜融入专业课程;在《大学语文》等通识课程中,融入娄底乡土文学作品(主要选取谢冰莹、成仿吾、蒋牧良、谭谈等人的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四是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一年级以娄底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二年级以梅山文化与国藩文化教育为主,三年级以娄商文化教育为主,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五是利用中华女杰之乡的历史资源,在广大女学生中开展女杰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女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忍执着、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思变求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六是以曾国藩故居、蔡和森纪念馆、罗盛教纪念馆、谢冰莹故居、娄底博物馆等娄底文化资源为依托,建立特色教育基地。七是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组建了湖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院,专门致力于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教育和传播。选取中央党校任登弟教授编校的《弟子规》、《孝经》、《三字经》版本,逐字注音,配上译文与阅读启示,免费发给本校学生和外校青少年。几年来共发放《弟子规》等经典书刊30余万册。学校还举行传统经典诵读会、演讲赛等活动,掀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高潮。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学到了知识,塑造了人格。湖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院还创办了《青少年成长导报》,报纸以向青少年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免费向在校学生发放。关工委还组织专家到涟源、双峰、新化、涟源等地举办传统文化讲座48场,教导学生尊师重道、明礼守信、敬天爱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八是搭建校地文化融合平台,加强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整理。娄底职院成立的湖湘民俗文化研究院,是一家以研究娄底地域文化为主的学术研究机构,先后发展成立了梅山蚩尤文化研究院、孙思邈药王文化研究院等20多个分院,现有会员600余名。蚩尤文化分院配合新化县委、县政府挖掘、整理蚩尤文化,对推动新化旅游强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影视分院拍摄了《稠花姑娘》、《红莲》、《孙水河的传说》等多部反映娄底风土人情的电视短片。出版院刊《湖湘民俗文化》,主要栏目有:梅山文化研究,国藩思想研究,湘军文化研究,药王文化研究,民间故事,民俗博览,湖湘名宿,娄商之窗等。已经出版16期共计250多万字,发行2万余册。很多文章来自田野调查,具有独特的价值,为研究、传承娄底地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刊物的影响不断扩大,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四、娄职一家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教育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理所应当在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娄底职院目前共有来自藏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仡佬族等19个民族的135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学院党委行政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核心,一直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高度关注,富有成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发展,是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娄底职院经常性地进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定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院系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总结推广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学院食堂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推出了清真口味的菜品,从细节上关心少数民族学子,赢得他们的一致好评。适逢民族节日,组织少数民族师生开展慰问、联欢等活动。例如,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学院组织壮族学生、老师及山歌爱好者进行山歌对唱、歌舞比赛等活动,在全院营造了民族团结和谐的氛围。经常组织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大学生互助帮扶、献爱心活动,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极大关爱,在每年的评优、助学金评定中优先给予考虑,对一部分特别困难的学子,给予减免学费、补助生活费等帮助。老师、学生自发为贫困少数民族学子捐款、捐物,解决少数民族学子的后顾之忧。学院开展了民族风采展、民族建筑特色展、少数民族文字展等活动,向师生展现少数民族风采及历史文化,增进交流。学院主办的湖湘民俗文化研究院,开展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推广工作。

根据国家安排,35名新疆吐鲁番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娄底职院参加为期2年的岗前培训。娄底职院全院上下高度重视,竭尽所能,为培训班学员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选拔最优秀的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全体教师尽职尽责,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学员们毕业离校后,媒体记者来娄底职院进行专题采访,写成长篇通讯,发表在国家权威媒体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先后被京报网、天津网、金羊网、文新网等20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国家民委举办的中国民族宗教网作头条刊登。

为让广大师生更多地了解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增进同学们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营造团结、和谐的多元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20141230日,娄底职院隆重举办娄职一家亲民族文化交流歌舞晚会。娄底市委正厅级干部肖新桃,娄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宏业等领导,以及学院领导、各系部处室负责人出席,全院300名汉族学生代表、400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参加并观看了晚会。整场晚会以民族文化介绍和民族文化艺术表演两大版块穿插进行,藏族、侗族、傣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轮番上场,不仅为大家介绍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更将本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歌舞及表演活动穿插其中,舞台效果绚烂夺目,现场气氛欢乐而热烈。最后,晚会在全体演员《爱我中华》的歌声中落下帷幕。正如党委书记李文莲在晚会上的动情致辞: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儿女,我们都是一家人。娄底职院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各民族学生欢聚一堂,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娄底职院的无限热爱、表达对祖国的讴歌赞美,真正体现了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五、典型引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师生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人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身体力行并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娄底职院就涌现出了这样身体力行的师生典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要义,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曾玉华老师是娄底职院农林工程系园林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娄底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科普先进个人,教育部师德教育专家库成员。他勤奋敬业,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他担任了10多年的班主任,对学生无私关爱,累计无偿资助学生金额超过两万元。教学之余,曾玉华老师醉心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咨询。他建立了中国特色植物网中国爱农网,开通了园艺科技咨询热线,进行科学知识普及。17年来,他以院村合作单位中阳村及万宝镇江溪村为示范村,指导娄底市周边乡村发展葡萄等高效益园艺作物及药材作物5000亩以上,帮助农民创造效益超过5000万元。十多年下乡,他骑坏了四辆单车、两部摩托车,累计行程超过10万公里,燃油费用超过2万元。他还自费5万多元购买苗木与农资赠送给困难农友。山地葡萄园的路陡峭崎岖,有多少次他连人带车摔倒在山路上,摔得鼻青脸肿,有一次还造成他眼球玻璃体浑浊,带来终身后遗症。我国著名土壤学家、科普作家林蒲田教授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教师,本应该细皮嫩肉,可是他的手上却布满了老茧;他是一个国家干部,却头带草帽脚穿雨靴足迹遍布田野,被阳光雨露滋润得黑黑瘦瘦;他指导农民发家致富,却不要农民一分钱的报酬;一家3口每月靠他3000来元工资过日子,每年他还拿出上千元去支持自己的学生;他累计为单位加班超过1200天,却不要一分钱的加班费;他看起来是文弱书生,却代表着中国普通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教师的良知。

曾玉华被湖南教育电视台及中国教育电视台《寻找身边的张丽莉》栏目组确定为宣传典型,并分别以“‘农民教授曾玉华的致富梦九万公里支农路为题进行专题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向曾玉华学习、做曾玉华式的好老师,已成为娄底职院所有教师的共同遵循。2014928日,伟大教育家孔子诞辰日这一天,娄底职院举行了隆重的表彰大会,大张旗鼓地表彰了20位曾玉华式的双十佳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典型是东知才让,这是一位来自青海玉树藏区的阳光男孩。因玉树大地震,他失去了亲爱的姐姐,失去了可爱的家园,但他强烈感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关爱与援助,将知恩图报的种子深埋心底。进入娄底职院财贸系就读后,他竭尽所能去帮助别人。他靠勤工俭学赚取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余下的钱全部拿来做公益活动。20126月,在学校的支持下,东知才让创办了燃灯公益协会燃灯的含义是点燃自己,照亮他人。协会成立后,开展爱心义卖活动,为身边生活不便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冬天收集寒衣,分发给家境贫寒的同学。协会成员走遍娄底各地,向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寻求支持,为贫困家庭的孩子送去温暖,送去希望。他多次组织志愿者赴新化县偏远山区,为贫困儿童送爱心。东知才让的优秀事迹在娄底、在湖南,乃至在全国广为传颂,带动了一大批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到传递温暖的行列中来。协会现有成员400余名,开展了20余次大型公益活动,帮助贫困同学、贫困孩子300多个,总捐助近20万元。他自己也被评为娄底市优秀慈善志愿者、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并入选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强,被全国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评为优秀志愿者,并荣获湖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人民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几十家媒体先后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东知才让说:一个人只有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分享快乐,学会了奉献,才会让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感恩、分享、奉献,这些凝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德正牢牢地体现在以东知才让为代表的新时代大学生的身上。今天,尽管东知才让已经毕业离校,但是,他的同学,他的伙伴,正接过他的爱心接力棒,让友爱一届届传递。燃灯的星星之火虽然微小,但他放射出来的光芒已经照亮大学生前行的方向,必将指引所有的人奋力前行!(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王宗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