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谋篇布局,形成特色专业体系


发布时间:2015-01-0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江苏省信息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中,中国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培养大量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如今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规模和人数已经占有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常州机电学院主动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升级改造,明确专业建设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以装备制造业产业类专业为核心、制造业服务类为支撑的专业建设体系,成为常州及江苏地区装备制造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骨干建设引领,彰显专业特色

学院以建设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契机,组织实施““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以“优化布局、错位发展、突出优势、彰显特色”的思路,对接行业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工业与艺术设计、车辆与农机技术、电力技术、经济贸易、工商管理9个专业群,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格局,奠定了学院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学院秉持“专业产业互动,内园外站互补”的合作育人理念,在校内,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面积2.5 万平方米的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在常州、昆山、南京等长三角地区设立8个校企合作工作站,“产教园+工作站”合作育人平台应运而生。“园”内利用先进装备、技术,合作开发并实施生产性实训、研学互融、创新创业等项目,是合作育人平台的核心;“站”内利用优质企业资源,合作开发并实施顶岗实习课程,是合作育人平台的延伸,二者功能互补、相依相持,已成为学院整合资源、合作办学的重要载体,整体推进政行企校合作育人。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学院的王牌专业,作为江苏省“双证融通”试点专业,当专业带头人了解到常州及周边地区车辆模具企业存在人才需求短缺的现状,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能从事车辆模具制造与设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经过3年左右的工作积累,可升迁至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技师等岗位这一信息后,大胆调整专业定位,创新了“双证融通、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将模具制造工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历证书与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引进专业生产汽车模具的常州博赢模具有限公司入校,校企共同组建教学管理团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人员互聘。学生们以项目课程为引领,双证融通,学做合一;在实训中心,学生接触高端的设备和技术;在技术应用中心,学生投入科研项目;在“校中厂”,学生在“真环境、真设备、真产品”条件下完成学习任务和生产任务,感受学院和企业文化的双重熏陶;在创新创业中心,学生可以开展创新项目和创业实践;在“厂中校”相继建立,教室搬到了工厂,专职教师、企业师傅、兼职管理员三支队伍共同管理学生的顶岗实习,有效地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放羊”的问题。

据了解,599个多功能、立体化的紧密型合作育人实体各显其能,覆盖所有专业群,使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标准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标准相吻合。机械工程系作为学院历史最悠久的系部之一,机械制造技术和数控技术两大专业群可谓“中坚力量”,专业骨干张波说道,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突出的实践技能训练和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撑起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历年毕业生就业率、签约率均保持在100%,“目前系部已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基地;远赴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研修实习毕业生也达到近百名,毕业生就业质量又有了新突破。”

除了传统优势专业调整定位之外,学院全面跟踪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动态,先后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等11个新专业,进一步提高了学院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大大增强了专业发展的活力。

新兴专业的设立,一是考虑适应产业发展,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解决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不高的问题;二是考虑要形成专业群适应市场的优势,解决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够的问题。院长曹根基说道。

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是学院2010年开始的新专业,当时全国只有9家高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谈到开创专业的缘起,电气工程系系主任蒋庆斌说道:“2010年,我们上报开设这个新专业方向,武进区政府正在和安川接洽。当时安川在选择常州还是上海作为首个海外生产基地中犹豫不决,相关领导把安川的负责人带到机电学院,谈了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最终在大家的合力下,安川进驻常州,带动了常州机器人产业的升级,同时也带动了新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安川(中国)机器人有限公司前任总经理松永潮告诉记者,校企的良性合作,能给企业输送不少人才,有利于当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安川进驻常州,正是被这点所打动。2013年夏天,学院第一批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的学生顺利毕业,如期成为就业市场是的香饽饽,工作岗位与专业紧密契合,更有企业开出月薪六千的岗位待遇。

集聚优质资源,促进持续发展

骨干院校项目验收后,如何将大步走出的阶段性建设成果转化为持久发展的综合实力,如何固化、扩大和推广建设的经验和成果,进而产生共振效应,带动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是学院“后示范”时期的首要任务。”院党委书记刘明新对学院“后示范”阶段作了这样的定义,而在一系列改革探索中,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我们的根本,抓住了这个根本,才能让专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让学院获得永续发展的动力。

今年9月,台正机床装备联盟体常州体验中心落户学院校中厂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台正机床装备联盟体由国内外多家著名数控企业组成,来自国内外的机床行业相关产品研发、销售龙头企业云集。随着企业“抱团”,一条功能强大、合作紧密的实训产业链形成,学院则实现了校中厂合作育人模式的又一次大胆实践,下一步,学院将依托中心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与整个产业链合作,找准人才培养定位和服务面向,接触最先进的技术,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能力。

今年11月,由学院牵头组建的全国机械行业现代农机装备人才培养联盟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两大职教集团分别成立,成为专业集群的又一盛事。据“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首任理事长、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介绍,“成立职教集团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抱团取暖,其直接意义就是能够带动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课程改革和教学资 源开发能力,丰富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资源,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政、行、校、企共同组建“大家庭”,预示着学院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轨道,将进一步打造品牌专业、名牌师资和高质量的优秀学生。近半年来,学院2014级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企业嵌入式)专业特色班开班,甲骨文(Oracle)创新实践基地成立。甲骨文(Oracle)公司是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公司,信息工程系党总支书记、主任刘贤锋认为培养特色班顺应了专业深层次改革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艺术系学院空间设计研究中心宏佳华设计馆顺利开业,这是由学院艺术设计系与常州宏佳华装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涵盖家装设计服务、公共装修设计服务,承接各项室内施工工程项目的全方位设计服务机构,是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的校企合作基地。

随着专业格局优势的不断发力和马不停蹄地创新完善,学院又收获了一批人才培养果实,后示范效应初显。在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的殊荣之后,学院又获评“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到今年为止,学院学子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斩获785铜。学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四段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获得2014年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经济管理系物流专业的学生缪赵月说道:“从入学专开始,就对本专业是什么、怎么学形成了清晰的规划,既有‘高大上’的理论基础,又有‘接地气的实践平台,感觉学之有物,学有用处。

现阶段,学院正着力完善专业资源库,意在将骨干院校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改革成果,按照统一的标准“采集”、“固化”下来,通过资源库建设项目进行“推广”,为全国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开展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示范引领。

据介绍,专业资源库通过信息技术架构起网络平台,实用模块一应俱全,如职业标准、技术标准、教学文件、学生实训、课堂教学、虚拟企业、习题库、试题库和与专业、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导学、助学系统等。从教务处获悉,目前全院已经有35个专业资源库和114门课程教学子资源库建立并完善,教务处将对该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统一考核。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