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高校取消免费成趋势
发布时间:2012-02-15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焦阳
从2011年秋季起,瑞典高校开始向非欧盟经济区学生收取8900欧元至17800欧元不等的学费。无独有偶,同为北欧国家的丹麦和芬兰也在近年相继开始向国际学生收取学费。是什么原因导致其收费政策的出台,又将给北欧各国和国际高等教育格局带来哪些影响?本期我们一同关注——
北欧国家高等教育一向以免费和公平著称,在北欧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国内和国外学生都不需要缴纳学费,而“免费”也一直是北欧四国吸引国际学生的金字招牌。
然而,从2011年秋季起,瑞典高校开始向非欧盟经济区学生收取学费。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瑞典高校的学费标准是8900欧元至17800欧元。当我们把视野放宽到整个北欧地区,可以看到瑞典高校收费绝非偶然现象,丹麦高校早在2006年就开始面向非欧盟国家学生收取学费;芬兰2009年出台的新《大学法》,也规定设立一个5年试运行期,针对131个国际硕士项目收取学费。挪威是现在北欧四国中唯一坚持高等教育免费政策的国家。
北欧高校为何不再“大方”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许多欧洲国家政府财政对高等教育的资助减少,高校需要靠收取学费增加收入。以丹麦为例,近几年丹麦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对大学的资助逐渐减少。丹麦大学如果继续保持现在的高等教育质量,并且增加招收学生人数,则需要在未来10年中再投入40亿至50亿丹麦克朗。在此种情况下,收取学费成为丹麦大学缓解经济压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瑞典教育部部长托比亚斯·坎特兹指出,瑞典高校收费的目的是提高高校的国际竞争力。以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为例,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世界排名第43位,瑞典的卡洛琳斯卡学院世界排名第44位,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世界排名第74位,挪威的奥斯陆大学世界排名第75位。除了这几所顶尖大学,其他大学的世界排名都位于100名之后,北欧大学总体竞争力相对英国、美国来说是较弱的。北欧国家希望通过高校收费增加公共经费,并且希望将学费投入到提升高校竞争力的教学、科研和国际化领域。按照这一思路,当大学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并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有所体现时,北欧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自然也会增加,因此不必过于担心收费的负面影响。
此外,瑞典和芬兰两国教育部在解释收费制度时也指出,对国际学生收取学费是合理利用税收的有效方式。芬兰教育部官员称,芬兰高等教育对国际学生免费是把纳税人的钱用于国际学生,而国际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回到自己国家,从投资收益比来说,芬兰国家投入到国际学生身上的资金的回报率是很小的。同时,在芬兰接受高等教育的许多国际学生家庭背景属于中产阶级及以上,而他们使用芬兰低收入阶层纳税人的钱,这引起了芬兰国内低收入阶层的不满。而瑞典教育部部长托比亚斯·坎特兹则强调:“外国学生是瑞典高等教育的重要资源。虽然瑞典高等教育对非欧盟国家来说不再免费,但我们会为与瑞典建立合作关系国家的学生或成绩优异者提供奖学金资助。我认为这是利用瑞典税收更加合理的方式。”
四国高校学费政策盘点
丹麦:丹麦自20世纪90年代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之后,基本形成了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丹麦的高等教育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大学、大学学院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2006年,丹麦政府引入了高校收费政策,该政策也是丹麦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改革的一部分。自此,丹麦高校不再得到政府对国际学生学费的资助。高校有设定学费额度的自主权,不同大学的收费金额差异较大,其跨度在6000欧元至16000欧元之间,但大多数学位项目的平均学费额度是10000欧元。
瑞典:2010年2月,瑞典政府通过了《为了教育质量而竞争——向外国学生征收学费》法案。该项法案规定,瑞典的高等教育对所有瑞典学生免费,但是对留学瑞典的国际学生则收取学费。2011年,该法案正式生效,标志着瑞典也加入到高校收费国家行列。瑞典高校的学费因专业不同限定在每年8900欧元至17800欧元之间。同时,为了确保一些好学生不会因学费问题而放弃申请瑞典高校,瑞典政府推出了每年总额6000万克朗(约合657万欧元)的奖学金政策。瑞典教育部部长托比亚斯·坎特兹指出,瑞典高校收取学费的目的之一是想证明瑞典高校在国际教育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而非仅靠免费政策来吸引国际学生。
芬兰:芬兰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典型的双轨制,由大学与多科技术学院两部分组成。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的主要职责是不同的,大学主要培养科研型人才,多科技术学院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
2005年,芬兰教育部设立委员会研究在非欧盟学生中引入学费的可行性。委员会的政策建议是将学费额度限定在每年3500欧元至9500欧元之间。但是直到2009年,芬兰的高校仍然实行免费政策。2009年,芬兰开启了以提高高等教育竞争力为目的的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改革。在此次改革中,高校学费问题又被提上议程,并在新《大学法》中作出规定。新《大学法》规定,芬兰将会开展为期5年(2010-2014)的“收费试运行期”。在这5年中,共有9所大学和10所多科技术学院的131个硕士学位项目有权利向非欧盟国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收取学费。《大学法》规定,为了不影响高校招收国际学生的数量,高等教育机构在向国际学生征收学费的同时,也提供奖学金制度。芬兰教育部的设想是,5年之后,芬兰教育部会对高校收费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如果效果良好,所有国际学生在芬兰攻读学位时都需要付费。
挪威:挪威的高等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大学、专业大学、大学学院以及私立大学学院。挪威是北欧四国中唯一没有向国际学生引入收费制度的国家,高校的正常运行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在高校收费问题上,挪威的民主党与保守党持不同意见。挪威民主党派认为,基于邻国高校开始收取学费,再加上高等教育需求不断增加,应该引入非欧盟国家学生的学费制度,学费额度设定在每年6000欧元至16000欧元。但挪威保守党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引入学费制度会减少国际学生数量。挪威学生组织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68%的学生反对针对任何类型学生引入学费制度,18%的人接受适度引入学费制度,如每年收费630欧元。
挪威教育与科研部部长托拉·阿莎兰指出,挪威在最近几年仍会继续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实行免费政策。她认为,挪威高等教育免费政策由来已久,并在法律中进行明文规定,不能随意更改,因此挪威政府部门有责任保证高等教育对国内外学生都免费。此外,挪威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为承担国际学生的学费提供了有力保证。挪威人均GDP排名一直位于世界前列,2010年的人均GDP达到84543美元,位列世界第二。
吸引生源不靠价廉靠质优
由于北欧高等教育市场化经验不足,其在实施高校收费政策之后首先遇到的是国际学生申请人数下降的挑战。2011年秋季瑞典开始向国际学生收取学费后,政府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收费对国际学生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申请来瑞典留学的国际学生人数是91788人,而2011年申请来瑞典留学的人数则减少至26846人,下降幅度达70%。
芬兰的一项调查同样显示,2010年约有3500名学生受到了学费改革的影响,表示“在选择留学目的国时不会考虑芬兰”。
面对国外优秀生源骤减,瑞典高校似乎有些坐不住。斯德哥尔摩大学校长卡里·布瑞莫指出,现在瑞典政府要做的是提供更多奖学金资助,尽可能地覆盖学费和生活费,或者至少能覆盖一部分生活费。因为让国际学生止步瑞典的因素除了高昂的学费,还有瑞典相对较高的生活成本。由于生活费用昂贵,1/3的学生主动放弃了来瑞典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先走一步的丹麦则更显淡定。根据丹麦统计部门数据,2006年来丹麦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的数量是1274人,2007年则下滑到741人,2008年恢复到813人,2009年继续上升至962人。丹麦研究者指出,在实施收费政策的3至4年后,国际学生的申请数量就可以逐渐恢复到之前的水平。此外,不同高校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排名越靠前的大学,受学费影响越小。例如,哥本哈根大学的非欧盟学生人数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相反,排名和水平一般的大学对非欧盟学生的吸引力迅速下降。为了吸引留学生,丹麦还采取了一些配套措施,例如高校中超过100个硕士项目用英语或部分用英语教学,国际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有半年时间在丹麦找工作。
其他三国的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对于坚持免费的挪威高校来说,成为了新的契机,许多国际学生涌向挪威。据统计,2011年挪威奥斯陆大学国际学生申请人数增加了60%。短期来看,这样的结果对于希望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挪威来说是乐于看到的,但长期来看,这也可能成为挪威在高等教育收费问题上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北欧国家来说,出台高校收费政策只是第一步,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瑞典高校在收费后就遇到了如何为国际课程制定价格、如何对待在收费政策前招收的国际学生更换课程等棘手问题。北欧国家在向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支持的同时,还需要把如何提高北欧国家高等教育的吸引力提上重要日程,如创建北欧高等教育品牌,提升国际学生的留学体验,突出北欧国家高等教育特色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以优质取胜仍然被视为关键。(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