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照香: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发布时间:2013-01-2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山东省信息

 “我做了一些实事,也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我更看重过程,是学生们从踏入校门到成功步入社会的过程,是我们的教学团队一步步走过来的过程。这是一名人民教师的本分。”说这话的是淄博职业学院的一名普通的教师---曾照香。

 曾照香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家庭贫困。村里没有学前班,没有固定的老师和教室。上小学时,一至五年级的孩子们都集中在一个不足50平米的陋室中上课,任课教师只有一位,是从青州县城来的身有残疾的刘老师。刘老师家离山村60余里路,那时的交通和通讯很不发达,他骑着自行车上班,年龄大身体又不好,如果遇到雨雪天或生病,经常是让学生们放假或自习。上课期间,刘老师给一个年级上课,其他年级的同学都要在教室里自学或等待,与电影“凤凰琴”中描述的一模一样,放学后还要割猪草、拾鸡粪,帮大人洗衣做饭。曾照香后来考上了在青州县城的重点中学,每月回家一次拿干粮,为节省6角钱的公交车路费,经常是徒步而行,艰苦的条件培养了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乐观、开朗的性格,她学习一直很刻苦、很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她的心愿就是将来考上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让更多的孩子受益。1982年,她幸运的考上了山东工业大学,首选的专业就是电气技术师范专业,在当时也是山东工业大学首届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的专业,她如愿以偿。

终身学习   诲人不倦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对此,曾照香却另有理解:“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条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鲜活的溪流”。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很容易通过多种手段获得各种信息,为了避免教学过程中“师不如弟子”的尴尬,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手段,掌握行业企业发展动态,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校的最新信息,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到学贯中西、博古晓今,始终走在时代和社会的前列,只有这样才能够站在讲台上坦然地面对学生,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只有爱岗敬业,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提升发展自我,才能够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她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她为献身教育事业而感到自豪,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热爱自己职业的情感。自从她踏入职业讲坛,教学一线被其视为生命线,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不断“充电”学习,被其视为生命的常态。有些课程反复讲过不止百遍,但每次上课前都要精心准备,力求把专业领域内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听懂、听明白并产生兴趣,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让学生终身难忘。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有共性,更有特性,共性就是都姓“高”,因此,在各个方面都要体现“高”、“精”、“厚”、“宽”;特性就是基础知识掌握相对欠缺,但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尤其是进行实验实训,他们的实战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此,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张扬学生们的个性,因材施教,是她一直以来深深思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教育好一个学生,可以幸福一个家庭,而每个家庭的幸福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只有整个社会和谐了,才会促进国家的安定和发展。”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她先后到德国、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去学习,到香港、北京、深圳、上海、浙江等高等院校去学习,参加过教育部及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讲座和法律讲坛,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参与企业产品的升级和技术改造,为教学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和能量,讲起课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热爱学生   无私奉献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是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的时代。大学生们压力大,无所适从,从而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各种障碍,进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尤其近年来,随着高职学生总体数量的减少和综合质量的下降,许多学校就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让学生在三年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做人处世,是当代高校教师面临的很大问题和挑战。她把学生比喻成一块未开凿的璞玉,需要老师们辛勤的开凿,才能成为人人喜欢的美玉精品;她最痛恨的是把学生贬低成“庸才”、“垃圾”、“渣滓”,她经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打骂出来的,“好学生”是激励出来的而非损出来的,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关爱学生,视生如子,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做到“润物细无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让他们体会到这种感情,他们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而这些,往往又需要自己不断的加强师德修养,需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有淡泊明志、敢为人梯的思想境界,以自己最高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小邢,是淄博职业学院2011级学生。刚入学不久,一场车祸让他失去了父母。未成年的小邢心灵深处遭受到极大打击。在世的爷爷年近八十岁,身体多病,家里生活极度困难。得知此事后,曾照香和学生工作处部分人员,冒雨奔赴淄川区西河镇,看望小邢,并送上慰问金和营养品。她说:“小邢你要坚强,困难是暂时的,有困难我们共同克服,学校和老师不会抛弃你,我们都等着你回去。”“没有想到曾老师和学校领导这么关心我,还亲自到家来看望,我不会退学,返校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小邢流着泪说。

 

爱岗敬业   模范带头

   “岗位和成绩是自己干出来的,不是领导照顾的”,这是她经常说的一句话。26个春夏秋冬,每天都在“5+2、“白+黑”地干。2002年四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学院,通过竞聘,她来到教务处,关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等,可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她与大家一起,凝神聚力,开拓创新,抓制度,抓改革,抓课程,有效地整合了原有的教学资源,理顺了各种关系,教学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20045月,学院提出了“以工为主,商为特色,工、商、医、艺、外语、社会事业等协调发展”的专业定位,要成立电子电气工程系,让她负责筹建,刚刚熟悉的岗位马上又要变,并且当时该系只有45名中专生,教师只有8名,而学院又开始实行两级预算管理,经费与学生数量挂钩,可谓人、财、物都相当匮乏,怎么办?她欣然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因为她是一名党员,服从组织安排这是天职,但她真的哭了,她说不是因为岗位不好而哭,而是怕带不好这个团队给学院领导丢脸,辜负领导的期望。为此,她认真分析困扰系发展的原因,提出了电子电气工程系发展的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励精图治,找准出路,与企业合作,寻求行业、政府的支持,搞培训、搞技术服务,向教学管理要质量要效益,经过几年的打拼,电子电气工程系发展为拥有2000余名大专学生的电子电气工程系院,专业拓展为5个大专专业,连续6年在全院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一,所在党支部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工委授予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在2006年、2012年,省教育厅对学院进行的两次专业人才水平评估中,2007年,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评估中,曾照香负责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都作为重点剖析专业,冲在了前头,她带领团队,加班加点,精心组织,认真准备材料,虚心接受专家质询、评审,为学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她带领团队既要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进行社会技术服务,更要完成多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以至于自己的老母亲病榻5年,都没有时间照料,老母亲去世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这成为了她永久的内疚和遗憾。对家庭的照顾更少,她说,“作为一名妻子和母亲,我留有不少遗憾;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从来无怨无悔!”。

项目驱动   搞好教科研

    高水平成果不仅凸显一个单位内涵建设的成效,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向上进取的精神,体现办学实力和水平,体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目前,作为高校的教师,不但课讲的要好,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近年来,曾照香带领的团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内容与考试方法,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虚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采取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了网络教学手段在电类专业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制订了师资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多下厂实践锻炼,多进修学习,多参加学术会议;帮助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申报和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编写教材;积极开展互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说课;指导年轻教师完成教案编写和电子课件制作,使年轻教师很快进入角色,担当起教学重任。通过项目开发,提升了教师的研发能力,近年来,她所率领的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教学名师、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课程、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国家级电子信息类师资培训基地、5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1山东省教学名师、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品牌专业、19门省级精品课程、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山东省自动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山东省一等奖34项、省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3个淄博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30余本;完成30余项市级以上研究课题。近三年来,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满意度100%,用人单位满意度95%以上。她的成就和事迹屡次见诸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家主流媒体。她自己也很荣幸地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党员”、淄博市“杰出人才提名奖”、淄博市“师德标兵”、淄博市首届“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同时,她也是山东省第九届、第十届党代会代表,国家二级教授,2012年被共青团淄博市委聘为全市青年人才导师。

专业引领   做好技术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曾照香率领的教学团队积极与地方政府以及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承担了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山东赛区)的赛事组织,承担了山东省自动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的赛事活动,得到了上级主管领导、参赛院校的高度评价。组织了全国(山东省)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师资培训、民企技术人员培训、全市进网电工培训,为社会进行技能鉴定,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还承担了国家质量工程的评审工作,参与企业技术鉴定、技术指导、技术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在行业企业赢得了较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她个人兼有多项社会职务先后受邀赴北京、上海、昆明等10余个省市进行40余场专题报告,介绍学院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取得的经验,3所职业院校聘为客座教授, 与西部技术院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将专业改革成果进行推广应用,起到了良好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社会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教师的付出换来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成绩代表过去,把握当下,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教育、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楷模,做一名深受学生拥戴的优秀教师”,这就是一名普通教师曾照香的真实表白。

                                             

(淄博职业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