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维修师是怎样炼成的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那些“90后”年轻人风采


发布时间:2010-11-2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刚刚二十岁出头的张伟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飞机维修师,要跟飞机打一辈子的交道。要说张伟跟飞机结缘还是在小时候,生性胆小的他经常会被这个发着巨响的铁鸟吓得大哭。

    张伟的家乡在辽宁东部的一个农村。村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坐过飞机。飞机对于他们来说,像天上的飞鸟,很神奇。2007年,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张伟成了一位年轻的飞机维修师。对乡亲们而言,这是一份特别自豪的工作。

    “回家时别人问我,有工作没有?我说有了,别人问干什么的,修飞机的。但他们都说胡扯吧,修飞机?在他们看来是很不贴边的事情。”张伟说。

    张伟就职的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对于维修师的录用,公司有着很高的门槛。飞机维修公司黄校长说:“我们要的技术工人需要有很高的技能,动手能力比较强,同时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2007年,张伟参加该公司的考试时,感觉并不是那么容易。除了笔试,还有一次面试。尤其是英语卷子,必须要答对二十道题以上。而在面试的环节,考官非常严格,是直接用英语和考生对话。

    这么高的门槛,张伟是如何跨越的呢?张伟说,这得益于他的母校——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在这里,他不光学到了理论知识,更难得的是学到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2001年,即将初中毕业的张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到底是考高中还是上一所五年制的高职院校,两条不同的道路让年仅16岁的他陷入了迷惘之中。他和自己的同学、老师、家长讨论,他们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那时,张伟还不太了解高职院校是什么,四处打听的结果是这样的学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这个在很多人看来并不热门的职业竟然让张伟动心了。“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工人,说白了就是蓝领。你愿意吗?我愿意,有什么白领、蓝领的,只要我到了学校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像小学生一样,努力学自己的专业课,掌握好技能,我想将来就一定会对得起自己。”辞别父母入校学习时,他用这样一番话让父母放心。

    抱着这样的想法,生平第一次出远门的张伟只身来到首都,学院成了他日后学习职业技能的摇篮。至今,他仍然记得在开学典礼上院长陈建民的一番话,“老教育家蔡元培说,职业教育者就是让有业者乐业,无业者就业。我们就是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通过教育培养,让学生有业、乐业。”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技能。

    在学习中,老师“手到病除”的技能,不但让张伟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对老师产生了崇拜之情。记得一次在校外的实习,张伟就领略到了高技能的价值。那是在大唐电信实习,公司程控交换机坏了,已经影响工作了。公司没有人能摆弄得清楚。恰好老师在公司,公司领导找到老师说,能不能帮忙修修。老师把说明书看了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

    5年的校园生活结束后,张伟也真正长大了,因为学业表现突出,学校已经决定让张伟留校当老师。但飞机维修公司招人的消息还是深深地打动了他。

    “招的时候说一千七八百元,发下来近二千元。半年过了,试用期,涨到了三千元左右,现在又考了一个级,工资已经比以前翻两倍了。”刚刚拿到第一个月的薪水之后,张伟为自己添置了几样新家当,对目前的工资待遇他也感到很满足。为了尽快适应工作,一有时间张伟就会找来同学一起练习口语,从当年懵懂的农村孩子到现在的飞机维修工,张伟深知这份工作的来之不易。

    一点点起步,从农村走向北京大城市,从懵懂少年到飞机维修师,整个过程对于张伟来说真像飞机从地面起飞到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