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劳动者应得到应有尊重


发布时间:2011-09-0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

    在6月底举行的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参赛的上海36所中职校111名选手共获得48个一等奖,取得了中职组全国第一的好成绩。这些参赛的上海中职校学生取得的骄人成绩,让人刮目相看,让一些对中职校学生能力与素质抱有偏见的人也啧啧称赞。

    据媒体报道称,从赛场走出来的这些选手立即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企业给出的薪酬待遇一路飙高,让很多本科生、研究生都难望其项背。如此看来,中职校同样也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技工荒”成为全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劳动力市场上“高级蓝领”人才奇缺,技能型生产岗位人才难求。在近年来的各类招聘会上,诸如电子信息、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修、机械制造与设计等岗位的需求颇为旺盛。薪酬最高的信息安全技术岗位月薪达到5400元。这些岗位对于获得专业知识传授和真刀真枪般的专业技能培训的中职校毕业生来说,可谓是如鱼得水。

    相形之下,眼下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所学为新闻传播、法学、国际贸易、文秘等“听上去不错”专业的毕业生,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稍逊一筹的大专毕业生,面对这些岗位,则一筹莫展。而他们心仪的坐办公室的“白领岗位”,却总是“僧多粥少”。

    但是否因此就可乐观地断定,中职校或高职院校的“春天”到来了?恐怕未必。因为,存在已久的传统观念很难因为中职校学生取得的一两次“辉煌成绩”而彻底改变。

    笔者也不得不承认,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倘使自己的孩子有机会上得了大学,那么,即使孩子一向喜欢修汽车、烹饪、美容美发、种花养草等,也是很难让孩子不上大学而改读职业院校去学一门技艺的。其原因不完全是传统的偏见所致,也是为当今的现实所迫。

    首先,当下某些沿袭已久的制度,比如所谓的工人、干部身份,严重阻断了让每个人都获得竞争和上升流动的机会。现有制度所提供的上升机会总是向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成员倾斜。

    为社会创造了大量GDP,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扎扎实实贡献的一线劳动者,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理应得到他们本该得到的上升通道和成长成才空间。在这方面,宝钢集团为工人的成长和发展所制定的很多制度是个好例子。在宝钢,一线工人只要有真本事,有绝招,有实实在在的贡献,他们都能获得各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也都会有获得技师、高级技师等技术职称或工段长、车间主任等职务的上升通道和机会。

    总之,我们的制度应让新一代的技能工人和一线劳动者看到前途,获得尽可能宽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