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之七: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鸿沟怎样填平


发布时间:2010-01-04 浏览量:
“振兴杯”大赛如火如荼地进行时,远在成都的梁亚杰也在关注着大赛的一举一动。他是亚非牙科集团副董事长,企业业务在国内外蓬勃发展,却遭遇到严重缺少高级技工的瓶颈,企业为之付出了高昂代价。

    “国内一些技校和高职培养的技工水平相对低下,而且参差不齐,企业招进之后,还要付出高额的培训费用。如何破解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鸿沟,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头痛的问题。”梁亚杰说。

    低水平的“通才”多,一专多能的“专才”少

    梁亚杰认为,国内技工培训现状可以用“繁荣”来形容,中专、技校很多,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几所,但这些学校所教的技能,都是常规型的,很多特殊行业的人才培训几乎空白,亚非牙科曾在全国范围内多次招聘人才,但都没有如愿。究其原因,他认为,社会对中专、技校这些相对低学历的人才重视不够,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真正纳入学历教育的范畴,这就导致许多优秀的学生争相去读本科,而很少有人认真考虑学一技之长作为立身之本。此外,技工学校对实际操作的重视度不够,一些民办培训机构虽然专业设置灵活,能与工厂需求相匹配,却得不到国家的资金支持。

    “现在一些学校和企业之间缺少沟通。没有企业的预订,学校不轻易专门培养相关人才,所以就陷入培养通才而不是专才的困境。”郑州交通技师学院汽车修系发动机教研室主任王随有在一线从事了25年的职业技术教学,他认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高水平的教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就拿汽车构造的书来说,目前就有十多个版本,五花八门,有的还错误百出。”

    “我们没有培养师资的学校,现在职业学校的老师大概有两个来源,一是从企业出身的老师,他们实际动手能力强,但知识结构不全面,另一类是师范类的老师,他们有理论,但是实际能力又不够。”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总工程师魏俊强说,“近些年,国家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拨了很多钱,很多职业学校购买了大批的设备,但是真正会用这些设备的老师不多,他们不会,学生怎么能会呢?”

    破解难题,走校企联合之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技术人才约7000万人,其中高级技师仅为5%,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超过35%。按国家的相关规划,我国的高级技师比例在2020年之前应达到约20%,目前缺口至少700万人,高级技工的短缺已是国内普遍现象。

    如何破解培训与用工之间的矛盾?“我觉得定向培养、学以致用,是尽快培养高级技工的思路之一。”梁亚杰说。

    通过多年努力,亚非牙科集团成功探索出“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联合办学模式。早在2002年,集团就投资举办了以口腔专业为主的亚非齿科技术学校。学校一开始就建立了教学—实习—就业—发展一体化的终生教育模式。构建“教育—企业联合体”,以订单式、工作室式、项目任务式原则实施教学。几年来,亚非牙科集团不仅为自身,也为有需求的企业培养出了近万名高素质、高技能、适应性强的技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我认为技工培养要与企业联合,抓住市场需求,培养适应时代的技工,学生没必要学得太广,但是要专,很多专业可以再细化,因为劳动部门的技工资格认证,非常细。既然考得细,那么学得也要细,要专。这样学费也可以降低,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王随有说。

    魏俊强则认为,国家可以构建一个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个体系里除了校企联合,还有师资队伍的培养以及职业教育课程和学历的改革。“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短缺,迫使职业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有关部门应该坐下来与企业等相关部门好好研究一下。”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2009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