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地上的“中国合伙人”


发布时间:2014-12-2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山东省信息

28岁是个怎样的年纪?1986年出生的王伟欢理着平头,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7年,单从外表,很难看出远走非洲的他已经创立起拥有7家子公司的大集团,资产过亿,还在母校设立了首个校友奖学金。

他和他大学时代的小伙伴是怎样成为非洲大地上的“中国合伙人”的?大学生活对他的成功创业有哪些影响?对于即将就业或创业的大学生,他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1 大学成立“人才俱乐部” 点燃创业梦想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2.0%)高0.3个百分点,比2011届(1.6%)高0.7个百分点;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3%,是本科毕业生(1.2%)的2.75倍。大学生是创业者中的活跃群体,王伟欢的创业首秀也是从大学开始的。

2004年,王伟欢考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的他爱交际、有激情、喜欢“折腾”。所谓“折腾”,是指不甘于平淡,有些人上了大学之后开始贪玩松懈,他却在青岛各高校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人才俱乐部”,琢磨各种创业点子并付诸行动。

在大一下半年,王伟欢就与人合伙开办了日韩语培训班,因为他们发现青岛的日韩企业对相应语种人才需求很大,而且很多大学生喜欢看日韩剧,有学习这两种语言的兴趣。要说创业靠自己,势太单、力太薄,成功很难。可是王伟欢的“人才俱乐部”聚集了大批小伙伴,其中不乏各高校各院系的班长、社团部长、学生会干部等人物,他们手中拥有的人脉和资源颇为可观。比如请老师的时候,外语系的小伙伴可以动员他们的老师出山;再如去各高校做推广的时候,班长、干部们的几句话比一个人跑断腿更管用。最终,他们的培训班获得了很大成功,不仅在本校设有“总舵”,还在其他高校开了“分舵”。

大学期间,王伟欢除了开学时从家里拿过学费生活费,其余时候完全自给自足,到了离校那天,他手头净余6万块钱。

2 交友贵在心诚 昔日小伙伴成当今合伙人

从王伟欢大学期间的创业经历,我们就可以看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所在。那么,这是不是在鼓励功利性的人际交往呢?王伟欢用两个例子否认了这一点。

王伟欢告诉记者,他大学时创业并不在乎挣钱多少,纯粹是因为他喜欢创业,想做点事出来,所以当他发现有一个同学家庭困难但学习十分用功,想参加日语培训班又因为培训费而发愁时,就主动提出让他免费学习。王伟欢当时也没多想,但这个举动帮他赢得了一个朋友——这名同学后来去了新加坡,并且发展得很成功,有一次他在QQ上主动联系王伟欢,说他一直记得大学时的免费培训。很多年过去了,他们至今保持着联系。

王伟欢另外举例说,他生性喜欢交朋友,尤其是同样喜欢创业的朋友,所以当他看到同学有创业的想法,或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一些生活费的时候,他总是乐于帮他们出谋划策,给他们提供资源。比如他手头有手机促销的渠道,就建议同学去做。不少同学在他的帮助下掘到了“第一桶金”,也在这个过程中和他成为很铁的朋友。

或许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都与朋友天各一方,但是王伟欢大学时代的小伙伴有不少都随他远走非洲,组成了他的创业核心团队。

所以王伟欢说,交朋友贵在心诚,如果你不够真诚,别人怎么能放心跟你走?那样的友谊永远都走不远。

3 要做事先做人 异国不再是他乡

2007年王伟欢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想要出国创一番事业的他选择了非洲这片“处女地”。

头一年,王伟欢先是为别人打工,在尼日利亚一家贸易公司做销售,要联系客户,配送货物,每月收入折合成人民币4000元左右。有些国内来的同事由于受不了当地炎热的天气、较差的工作环境、不算理想的收入以及迥异的社会文化,没过多久就回国了。但是王伟欢坚持了下来。在这一年里,王伟欢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广交朋友——送货的时候交朋友,练语言的时候交朋友,交华人朋友,交当地朋友,用QQ交朋友,用Wechat(微信海外版)交朋友……这都为他将来的创业打下了重要的人脉基础。

王伟欢说,在那一年中也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比如有一次他去码头接货,遇到当地“地头蛇”无理收费,最后甚至动起手来,但王伟欢的胆识和不卑不亢赢得了对方的尊重,原本互相对立的两方成了朋友。在王伟欢看来,社会很复杂,有些人可能会因为环境影响或者生计所迫,做出一些让人反感的事来,但本质特别恶劣的人总归是少数,所以不要树立敌人,若有可能,还可以将对头转化为朋友。

真诚的人际交往和对梦想的坚持不仅使王伟欢获得大量人脉和原始资本的积累,还帮助他快速适应、逐步融入当地社会,这都成为他成功创业的保障。到了第二年,他便搭乘尼日利亚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顺风车,开办起了工程公司。随后几年,他又带领创业团队开办了物流公司、采石场、采沙场、律师事务所、投资公司等,到如今,他们的中誉集团已经拥有了7家子公司。

4 技高品端 每个学生都可成为最好的自己

创业有成的王伟欢深念大学时代的那段时光,如今他在母校设立了第一个校友奖学金中誉奖学金。该奖学金不但包括优秀学生奖学金,还特设了师恩奖。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王伟欢当年的老师。

王伟欢的首任辅导员王耀辉对这个学生印象深刻。他说,王伟欢家庭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自立自强,而且心态阳光。王伟欢是王耀辉参加工作后带的第一批学生中的一位,因为年龄相仿,沟通起来没有代沟。王耀辉说,作为老师最重要的就是点燃学生心中的一把火,给予他们尊重,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沿着正确的路去走,做一个自立自强,有益于社会的人。

王伟欢的专业老师李成说,对学生的培养,除了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品质培养。回想起当年,他对学生经常说的就是阳光心态的培养,要肯吃苦,要懂得坚持,要以积极心态面对职场困境。他说,王伟欢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他实习期间曾是香格里拉送餐部第一个四星级员工。从默默无闻的送餐部脱颖而出,他的敬业和坚持可见一斑。

“技高品端”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院长覃川表示,在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优良的职业素养,积极的处事态度,良好的人际交往合作能力,同样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他说,高职生从传统世俗眼光看或许因为没有进入本科院校“输”在起跑线上,但经过高职教育后未必输在终点线上。高职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尊重学生特质,发挥其潜能,让学生树立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因此,创业教育也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完善“基础课程—实践培训—孵化助推”三级创业教育体系,2014届毕业生中有23人实现在校期间创业。学院建有2200m2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有46个创业项目进驻,注册企业36家,2014年带动就业和实习超过200人。

与王伟欢一样,还有很多校友在各自的事业和岗位上努力奋斗并取得成就。学院党委书记刘鹏照说:“校友是学院重要的资源,学院永远是校友们的家,永远是校友的后盾,希望他们永远做‘技高品端’的青职人。”

学长对学弟学妹说

●关于梦想:2009年我在尼日利亚已经有两个年头,小有资本,当时我就立志要做“非洲的马云”,带着我的创业团队打出一片天下。

●关于机遇:很多大学生出国留学或者发展事业,都偏爱发达国家,其实越发达意味着市场越成熟,分一杯羹的难度越大。非洲相对落后,发展却很迅速,这意味着庞大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

●关于坚持:有些人受不了苦就走了,我想说,定下目标之后一定要坚持,想想马云的坚持,用他的经历来激励自己。

●关于细节:每次做事之前我都在大脑里“拍电影”,把可能出现的情节统统预想一遍,做几个预案。每天睡觉之前我都会回忆反思,想想哪些地方做得好,从中能提取什么经验,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关于人际:创业离不开伙伴和人脉,人际交往的好坏能够决定创业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挣钱”,一个提手旁一个“争”,意味着用手抢钱;第二个层次是“赚钱”,一个“贝”一个“兼”,意味着分享;第三个层次是“来钱”,繁体的“來”字由三个“人”组成,意味着共赢。

 

记者手记

种子萌发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王沐源

 

相信不少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更感兴趣的是王伟欢在非洲的奋斗经历, 希望从中寻经验、找差距。的确,他与“地头蛇”动过手并“收服”了对方,他与尼日利亚副总统成为了朋友,他多次参加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尼日利亚访问期间的接待活动……按王伟欢自己的话说,这些年发生过很多有意思的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尽管如此,记者还是用了更大篇幅记录王伟欢的大学创业故事,因为很多经验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步一步、从小到大积累而来;很多差距也不只是未来与未来的较量, 而是在眼下、在看似平常的选择中已经有了迹象。仰望星空的同时,莫要忘了脚踏实地。

大学这个舞台究竟有多大?王伟欢说,至今他仍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带给他的点点滴滴常怀感恩。他说,大学是走向社会的预备班,不容虚度。拿人际交往来说,要从一次大胆主动的自我展示开始,从关心帮助身边的同学开始,从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开始,从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恩开始……

大学生活对未来的影响充满无限可能,不同选择导致的结果或许千差万别。或许在一次分享合作中,在一次感恩与被感恩中,有些种子,已经萌发。也正如覃川院长所说,大学不是给学生 一块就业的敲门砖,而是给了他们一把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