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职院“90后”大学生悉心照料空巢老人


发布时间:2012-03-0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湖北省信息
      十多年来,王晓波坚持每年与老人们吃年夜饭,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上门探望——
      “90后”大学生悉心照料空巢老人
 
    家住湖北省十堰市艳湖社区车架厂家属区的刘志明奶奶有一个“好孙子”王晓波,他不仅陪伴老人家长里短地聊天,还喜欢听老人讲故事。十多年来,这个叫王晓波的阳光男孩坚持每年与老人们吃年夜饭,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上门探望。刘奶奶说,她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家里这些年多亏了王晓波和小区的邻居照顾。他们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让她和老伴的晚年不再孤独,生活多了一份幸福。

  十余年坚持,陪伴老人已成习惯

  今年62岁的刘志明奶奶,患有腰间盘突出症。她65岁的老伴霍肇旗,1999年突发中风,后来又摔断了左腿,行动不便。十多年前,两个儿子先后去外地安家,逢年过节也很少回来,刘奶奶和老伴成了空巢老人。“1989年,我和老伴从新疆调到车架厂工作。”刘奶奶说,在十堰没有啥亲戚,只有小区邻居们来串门时,家里才多了几分热闹。

  王晓波一家与刘奶奶同住一个小区,而且关系很好,父母经常帮刘奶奶做事情。在父母的熏陶下,霍爷爷中风后,王晓波常去看望霍爷爷。王晓波渐渐长大,十余年来,他和两位老人产生了浓浓亲情。

  是什么让王晓波敬老爱老坚持了十多年呢?“可能我是处女座的,这个星座有责任心。”王晓波哈哈一笑,以“90后”的方式作答。他说,一次看望中风的霍爷爷的场景给了他坚持下来的力量。那次离开时,霍爷爷拉着他的手说,“家里好久没这样热闹了,下次你还来吗?”王晓波觉得,从小到大,自己和这个小区里那些相识、相熟的老人之间的关系,也许并非街坊邻居那么简单。他说,以前学校开展的探望孤寡老人活动有点形式化,应该让这种关心更加具体、持久。

  此后,王晓波隔三差五就去刘奶奶家,陪霍爷爷聊天,或是扶着霍爷爷在小区内走走,还坚持每年陪老人吃年夜饭。时间久了,王晓波就把刘奶奶当成了亲人,学习有困难,生活有烦恼,就向奶奶倾诉。

  上高中后,因学习紧张,王晓波去的次数少了,但心里时刻惦记着。上高一时,霍爷爷下楼梯时摔倒了,左腿骨折,由于患有糖尿病,一直未愈。过了好长时间,王晓波才知道。“爷爷都摔成这样了,你咋不告诉我?”看着躺在病床上的霍爷爷,王晓波伤心地哭了。

  “老人最害怕孤独,我一定要去陪伴他们。”王晓波说,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看望刘奶奶,不去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悉心照料,感动空巢老人

  今年18岁的王晓波阳光帅气,初中时父亲因工伤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去年高考时,他本想去外地上学,但一想到母亲和刘奶奶,就放心不下,于是选择离家较近的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学的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去年10月份,刘奶奶去上海办事,王晓波和邻居们帮着照顾霍爷爷。有一天,王晓波去看霍爷爷,发现他脑门上有个包,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霍爷爷没走稳摔倒了,他立马去医院买了药,帮霍爷爷敷上。这以后,王晓波每天晚上看到霍爷爷睡了才回家。

  霍爷爷家的厕所有一个台阶,他上不去,大小便只好在卧室里的马桶解决。王晓波每次去了就倒马桶,并把它冲洗干净。“真勤快,能吃苦。”刘奶奶说,每次来,他都抢着干,也不嫌脏。

  春节后,刘奶奶腰间盘突出愈发严重,她想去医院做手术,苦于没人照顾。王小波知道后说:“奶奶,您去做,我来照顾您和爷爷。”2月4日,刘奶奶去医院做了埋线手术就回家休养。一个多星期,刘奶奶躺在床上不能动。平日很少下厨房做饭的王晓波,在刘奶奶的指导下,每天做两顿饭,吃完饭后洗碗、拖地,把刘奶奶家收拾得干干净净。

  躺在床上的刘奶奶显得有些难为情:“孩子,你我非亲非故,经常来帮我们干活,照顾我们,让我们怎么感激你才好啊!”王晓波连忙安慰:“您就是我的亲奶奶,这些不都是孙子应该做的嘛。再说都是些小事,不值得提。我有的是力气,帮一下是应该的。”

  开学后,王晓波回到了学校,无论放学多晚,他都要回家看望刘奶奶。

  身体好转的刘奶奶总想去王晓波所在学校,反映他的好人好事。15日下午,由于不知道路,走错了学校,这让刘奶奶很懊悔。王晓波知道后,就劝阻刘奶奶不要再去了,这都是他应该做的。

  “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爷爷”

  16日晚,刘奶奶要乘车去上海看望病重的母亲。得知刘奶奶要出远门,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来了,让刘奶奶放心地去,家里不用操心,有什么事大家会帮忙的。送走了邻居,刘奶奶像往常一样,给王晓波打去电话。“晓波啊,奶奶这次要去上海,啥时候回来不确定,有时间多来看看爷爷……”还没等刘奶奶把话说完,电话那头的王晓波就满口答应道:“没问题,这事交给我就行了。”

  不大一会儿,王晓波来到了刘奶奶家。“奶奶,您身体还没好利索,去了上海,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着。”王晓波一边帮刘奶奶收拾行李一边说,“奶奶,您歇会儿,这些东西我来弄,呆会儿我给您送上车。”一旁的刘奶奶不停地说谢谢。

  收拾完行李,刘奶奶上卫生间时,发现灯不亮了。王晓波赶紧买了一个新灯泡换上。“这些年多亏了晓波和小区的邻居,他们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随叫随到,我们老两口也不孤单,真是掉进了幸福窝。”刘奶奶请记者把王晓波好好报道一下。“我老了,也没什么能帮上他,媒体报道一下,让大家都认识这个好小伙。”

  晚上8时许,王晓波把刘奶奶送上车,并一再对刘奶奶说:“奶奶,您放心,有我在,爷爷没事的。有什么事儿,我给您打电话。”直到车子消失在视线里,王晓波才返回刘奶奶家。他给霍爷爷倒水洗脚,陪他看电视,临走时把地板拖得干干净净。

  “老人最需要精神关怀”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对你怎么样。我更想对别人好。”在王晓波看来,自幼没有感受到爷爷奶奶的疼爱,让他觉得刘奶奶和霍爷爷很亲切。“老人像一本历史书,他会告诉你一些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王晓波认为,从刘奶奶和霍爷爷的身上,他知道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感恩。

  和刘奶奶们相处了十多年,王晓波愈发感到,相比金钱和物质,老人更缺少精神上的陪伴。“我现在还在上学,我会尽量挤时间来陪伴他们。”王晓波说,在学校里,他也经常参加一些关爱老年人的活动。“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刘奶奶这样的老人,他们非常需要帮助。”王晓波呼吁,“其实他们更需要一个电话,或者去看望他们,现在交通方便,应该有更多的人去关爱老人。”

  

  坚持就是一种伟大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叶波

  细小之处见伟大。关爱老人是一个常见的事情,但能把它长时间坚持下去,就是一种崇高,一种伟大。大学生王晓波从上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一直不间断地照顾刘奶奶和她老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他经常上门陪老人聊天,给老人倒马桶,为生病的老人做饭,他不图任何回报,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提。长年坚持,倾情付出,让两位空巢老人不再孤单,生活多了一份幸福。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美好道德的传承守望。这种追求和向往,不因风雨砥砺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蒙尘,总是在社会或个人遭遇危难时迸发。助人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人世间最宝贵的大爱与善,更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使个人价值和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这正是他坚持付出的内在动力。

  从他身上,我们更看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不计得失、不求回报,把“真心付出”作为人生准则。其实,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还有很多像王小波一样的“90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年轻人的可贵品质和可爱人格。

  谁说“90后”娇生惯养,是“迷失的一代”?个性与行为上的特立独行,并不能否认人性光辉、善良、柔软的一面,王晓波用真实的言行给了我们答案。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90后”一代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我们相信,王晓波只是“90后”的一个缩影,会有更多的“90后”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使命,成长为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 张贞林 推荐 胡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