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探讨


发布时间:2011-12-0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作者:孙凤林 孙桂霞

 

摘要:车工技能实训是机电专业必修的实践课。实践表明,要在实训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在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细化阶段目标的基础上,采用“感知一理论学习一示范一练习一反馈一强化一总体评价”七步教学法。
关键词:机电专业;实训教学;车工技能;阶段目标;七步教学法
    车工技能实训技术含量高、损耗大,学生学习兴趣浓,在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实训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车工技能实训教学。
一、规范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学习车工技能课前,组织学生到大型机械企业参观工人有序的生产过程,从车铣、刨、磨、钻到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以及零件的热处理,从一个零件的毛坯到加工成一个合格的机械零件,直至组装成产品,这一过程中,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实训教师和车间负责人再共同把学生集中起来,讲解各种设备的性能用途及车床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作用,说明车床是机械加工中的工作母机,70%的机械零件是由车工来完成,学好车工是学习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的基础。教师此时要利用现场的设备进行模拟加工,学生学习潜能被激发,学习车工的热情高涨,学习目标明确,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细化阶段目标,确定学习方向
    在车工技能实训中,采用模块化的技能培训,循序渐进,遵循教学规律及认知规律,将车工技能细分为八大模块26个子课题,各子课题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总体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即学完车工课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掌握哪些技能,进而明确了学习方向。
三、采用“七步教学法”实施模块教学
    现以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为例说明“七步教学法”。
    (一)感知阶段
    创造一个便于学习的情景,教师先拿出往届学生所做的轴类工件,如尾座丝杠等,讲解轴上零件的结构,构槽、外圆、台阶、螺纹、键槽、倒角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轴的技术要求、尺寸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等。在讲解过程中及时向学生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保证让大多数学生能回答,让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保持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理论学习
    在感官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如轴类零件的画法,粗糙度如何标注,形位公差如何识读,尺寸公差如何标)注以及一些资料如何查找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对发现的共性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学习,集中解答。教师此时应起到引领作用。
    (三)教师示范
    实训教师严格按操作规则,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边示范边讲解车削加工的每个步骤。例如,车外圆车削加工的步骤分为六步:第一,起动车床,使工件旋转。第二,用手摇动床鞍和中滑板的进给手柄,使车刀刀尖靠近右端外圆表面。第三,反方向摇动床鞍手柄,使车刀向右离开工件3~5mm。第四,摇动中滑板手柄,使车刀横向进给量为背吃刀量。第五,床鞍纵向车削3-5mm中拖板不动,大拖板沿纵向快速退回。停车测量比较,再重新调整,把工件的多余金属切去。第六,床鞍纵向进给与到尺寸时退回车刀,停车检查。同时强调几个问题:一是工件要夹紧,否则会飞出伤人;二是车刀要夹紧,否则车刀会损坏;三是刀架要夹紧,否则车刀会损坏出事故;四是停车变速;五是停车测量;六是严禁用手摸正在转动的工件和空档装夹工件;七是卡盘扳手随时取下。上述几点有一点做不到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四)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开始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中,教师不要包办替代,要满足学生急于动手的心理要求,要及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在进刀过程中,由于对中拖板丝杠螺母间隙未能及时消除,出现了多进了几格就简单退回了几格的“假进刀”现象,致使车刀损坏或者工件尺寸加工不准确。有的学生将卡盘板手放在卡盘上开动机床,导致卡盘扳手飞出伤人,此时一定要及时纠正,规范其动作,防止学生形成机械定势,以后难以改正。
    (五)反馈
    在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练习情况,让学生总结训练中的得与失,对其共性问题、重点环节着重进行讲评。对于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此时教师要多鼓励。对于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学生,要严肃批评,但批评要有度,并且一定要讲清其危害性。
    (六)强化阶段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后,重点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速度、加工精度和技巧,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讲解关键环节和要领,学生通过反复高强度的训练,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零件的尺寸精度,否则难以收到实训效果。
    (七)总结评比
    总结评比是技能训练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师应对学生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达不到规定要求,要求学生重新回到强化阶段,直到加工出合格零件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