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9-17
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征程中,高校党的建设是引领办学方向、凝聚发展力量、激发创新活力的根本保证。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深刻把握这一时代要求,始终将党的建设摆在统领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地实施“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能,书写了职业教育领域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精彩华章。
一、定准精神坐标,鲜亮“为之成”党建品牌旗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是发展的航标。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立根铸魂,确立清晰而崇高的精神坐标。
擘画蓝图,强化战略引领。学校顺利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系统谋划并确立了引领学校未来发展的“123455”核心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体系科学描绘了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前进方向和行动路径,为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愿景和行动纲领。
定纲立领,明确融合路径。为将战略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学校党委印发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份文件不仅阐明了高质量党建的核心内涵与目标任务,更构建了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框架,成为全校上下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凝练品牌,深化价值铸魂。在深厚的办学历史积淀和生动的实践探索中,学校党委凝练并精心打造了具有鲜明川职特色的“为之成”党建品牌。其核心内涵“恒力为,终必成”、“为难为之为,成不成之成”,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勇于攻坚克难的担当作为以及对事业成功的执着追求。这一品牌超越了简单的标识意义,成为引领全校师生价值追求的精神灯塔。
二、筑牢战斗堡垒,锻造坚强可靠组织保障体系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校党委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组织体系、狠抓党建双创工作、强化党建制度建设等举措,不断筑牢战斗堡垒,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构建体系,严密组织架构。构建党委“六个过硬”政治引领、院系党总支“六个到位”组织保障、师生党支部“七个有力”战斗堡垒、党员“四个在前”先锋模范的“四位一体”组织体系,明确各层级的核心职责与建设标准。
培育标杆,深化双创工作。学校党委将“对标争先”和“双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的重要抓手,精心培育、重点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培育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各1个,有效发挥了“头雁”效应。建成省级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为培养政治强、业务精的党务工作骨干提供了重要平台。打造省级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1个,树立了可学习、可复制的基层组织建设标杆。
完善制度,夯实党建基础。学校坚持标准先行,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党建制度,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基层党建“十化”建设标准》《学生党建工作细则》《“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专职组织员选任与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涵盖了党支部建设、学生党建、“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组织员管理等多个方面,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通过制度建设,学校党建工作逐步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三、坚持五育并举,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新格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百年办学文化,通过构建全面育人体系、创新思政工作方法等举措,深化“三全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体系,促进五育融合。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百年办学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构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全面育人体系。这一体系有效打破了“五育”间的壁垒,探索形成了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全面素质教育新模式,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优秀案例“特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及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创新格局,提升思政实效。学校党委积极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创新提出并实践“六以”思政建设思路。这一思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践中,凝练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一入二为九学会”学生成长成才目标和“三全四方五平台”思政工作法通过这些思政工作法的实施,学校探索打造了遂宁大中小学思政课“荷和润心、思品树人”品牌,在国省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20余项,并建成了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为区域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川职方案”和重要支撑。
四、聚焦改革发展,释放党建引领强大动能
党建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事业发展。学校党委坚持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推动办学模式创新、助力师资队伍建设、赋能产教融合发展等举措,释放党建引领的强大动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创新模式,推动办学变革。学校党委深刻把握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前瞻性地提出把“学校办进产业园区、专业建在产业链、课堂设在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办学思路。学校成功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一校区(校本部)一园区(龙凤产学研园)两基地(射洪锂电科技学院、安居汽车学院)”的多元化、开放式办学新格局,显著提升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队伍,提升师资水平。学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清华北大博士后、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等高层次人才50名,显著优化了师资结构,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注重教师团队建设,成功建设国省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各1个,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团队支撑。在党建的引领和激励下,学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培育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省“四有好老师”、省优秀教师10余人,营造了尊师重教、崇尚先进的浓厚氛围,引领师德师风持续向好。
深化融合,赋能产教发展。实施产教融合高地工程,以党建引领凝聚校企合作共识。立项建设省级产教深度融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获省财政5000万元支持,牵头共建“遂宁锂电新能源产教联合体”。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试点项目,发起参与行业共同体29个,获企业投入超7000万元;建成国家质检中心等17个技术技能平台,校内实训基地年产值超5000万元,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为全国职业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川职经验”。开展现场工程师、共享订单班等校企共育项目20余个;获师生省级以上竞赛奖800余项、全国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案例特等奖;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荣获省高校就业工作突出单位、教育部基层就业卓越奖。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定准精神坐标、筑牢战斗堡垒、坚持五育并举、聚焦改革发展,学校成功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必将继续高擎党建旗帜,持续深化“为之成”品牌内涵,不断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党建引领新动能,为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奋力书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贺桂祯)